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女汉子”沈玲花

  •   但凡兽医,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特殊,都是以男医生居多。可仙居县横溪镇却有一位叫沈玲花的女兽医,从1976年学校毕业后就加入兽医这一行列,扎进猪舍牛栏间。她的一身好医术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当地村民佩服不已,大家都称她——“女汉子”。
    脖子上挂两部手机
      “喂,什么事?”“……好,我现在就过来!”近日,笔者见到沈玲花时,她接了个电话,推着摩托车正准备出门。
      拥有两部手机的人不少,却从没见过像她这样拿根绳子把两部手机串上,直接挂在脖子上的。“我两只手机三张电话卡,电话多时,一只手机根本不够用。”沈玲花说,“这样接电话方便,又不怕手机找不到。”
      到了俞店村,村民方美英早就在村里候着了。沈玲花先是询问了猪的病情,得知近期有三头猪有拉稀不吃食的症状后,二话不说便进了猪圈,仔细察看病猪的肤色、毛的色泽,又翻了翻猪的眼结膜。“没事儿,是天气太热导致拉肚子,打打针就可以了。”两分钟后沈玲花就给出了诊断结果,接着配好药,手里拿着注射器,麻利地给猪注射了药剂。“别看玲花她瘦精精的,手脚好的不得了!”方美英说,三个月前她家的一头母牛难产,村里四五个壮汉满头大汗地忙乎了1个多小时,还是没法把牛腹中的小牛拉出,母牛都快不行了。闻讯赶来的沈玲花发现小牛胎位有问题后,抻手进去摸到小牛尾巴,调整一下位置就把小牛拖了出来,前后不过几分钟。“几十年来,村里的牲畜生病都找沈玲花看,”方美英说,“村民就相信她,她经手医治的牲畜好得快,花钱少。”
    手脚上的七道疤痕
      由于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精神,沈玲花与村民积下了深厚的感情,她手脚上的七道疤痕便是见证。
      那是2005年6月的一天。接了通电话,凌晨3点半,沈玲花骑着摩托车出门给猪看病。行至湫山乡政府处时,因为大树遮挡了视线,沈玲花与拐角处的一辆运沙车相撞。
      村民把浑身是血的她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她右腿和手臂多处骨折和挫伤,其中右膝粉碎性骨折。医生为她打上石膏,叮嘱她至少要静养100天。
      在床上躺了整整两天,第三天时,沈玲花躺不住了,找了辆小面包车就出诊了,还叫陪同的妹妹帮忙打针。“猪会踩人踢人,我妹妹还是个生手,看她躲躲闪闪的样子我觉得不是个办法。”一咬牙,沈玲花拆了石膏,在腿上缠了5个塑料袋保护伤口,套上胶鞋,一瘸一拐地迈入猪圈,可这么一天下来,原本穿37码鞋的她,只有45码的男士胶鞋才能装得下肿胀的伤脚。“2005年和2006年是生猪高热症等动物疫病比较严重的年份,”沈玲花说,“连续十来天每天要一户户走访90多户养殖户给猪医治,有点到了身体极限。”
      2005年的伤好了没多久,2006年,沈玲花又因为疲劳过度出诊途中出车祸受伤住院。这次,她依旧忍痛坚守岗位。
      手腕、手臂、脚掌、小腿、膝盖,沈玲花身上现在还有深深浅浅7道伤疤。因伤,她右脚的三个脚趾不能动弹,左手的手腕骨头畸形外突。
    钻研技术成果丰厚
      别看沈玲花平时大大咧咧,私底下却有着非常细心的一面。
      出诊回来,她有个记诊疗笔记的习惯,体温、症状、用药、愈后等逐一记录在册。隔段时间,都要翻看笔记,碰到疑惑的病情,她还会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或找同事讨论,共同研究诊疗方法。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她还参与撰写了《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鸭瘟的症状与实验室诊治措施》、《温和型猪瘟诊断与防控》、《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等业务论文和科技文章。由于工作出色,她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工作者。
      很多人对畜牧兽医抱有偏见,可沈玲花却觉得:“给人看病和给猪看病都是同等的,都是救命。我干一行就爱这行。”
      如今,沈玲花已经退休,但只要村民有需求,山区道路上依旧能看到她风风火火出诊的身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