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灿鸿”登陆浙江,我省农业被狠狠地撞了一下腰。截至14日15时,全省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37.8亿元。下步救灾工作——
做到“两个系统” 实现“两个最低”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文/摄
  本报讯 已经远去的今年第九号强台风“灿鸿”,给浙江田野留下一片狼藉。据省农业厅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97万亩,成灾面积166.5万亩,绝收面积63.5万亩,预计造成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37.8亿元(数据均截至14日15时,下同),其中尤以宁波、台州、舟山和绍兴受灾最为严重。省农业厅要求,下一步应对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有针对性的救灾,做到“两个系统”,实现“两个最低”。
农业生产很受伤 早稻瓜果损失大
  7月13日下午,记者随省农业厅救灾指导小组在奉化市江口街道查看灾情。奉化市绿苑果蔬专业合作社是该市最大的果蔬生产基地,台风登陆虽然已过去两天,但合作社基地里的水依然没有退去,大棚里,西瓜、西甜瓜、西红柿、黄秋葵等农作物萎靡不振,经过两天的浸泡,加上气温升高,周边空气里开始弥漫一股作物腐烂的味道。
  不远处的奉化市谷堡粮食专业合作社稻田里,500多亩收割在即的早稻还浸泡在水里,只露出了一截稻穗。专家告诉记者,这些水稻目前还依靠水的浮力勉强“站”着,水一退去,将全部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类似这样的情景,在全省各地随处可见。“灿鸿”给我省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破坏,全省粮食作物受灾面积218.1万亩,成灾81.9万亩,绝收30.3万亩,早稻首当其冲。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沿海地区,损失更为惨重:宁波市15.8万亩早稻几乎绝收,台州市19万亩早稻倒伏一半以上,绍兴市早稻大面积倒伏……“灿鸿”给经济作物带来的损失同样惨重。全省经济作物受灾面积178.8万亩,成灾面积84.6万亩,绝收面积33.2万亩,经济损失达24.7亿元。台州、舟山、宁波等地的水蜜桃、梨大面积掉果,象山县收获在即的近万亩梨、桃几乎全军覆没。全省受灾的蔬菜面积93.3万亩,成灾面积40.7万亩,绝收面积13.4万亩,三门、临海、温岭、宁海等地的设施蔬菜和西甜瓜绝收面积在一半左右,8.2万亩大棚等农业设施被摧毁。
救灾上下一条心 行动迅速措施实
  宁海县胡陈乡是该县农业重镇。乡党委书记张微燕告诉记者,台风登陆的当天中午,风已经蛮大了,县农林部门的同志顶风来到乡里,指导农民对桃树采取加固、剪枝、疏果等措施。台风登陆后,乡里连夜召开救灾会议。在县农林部门的指导下,他们连夜编印了数千份经济作物、蔬菜、谷物等生产灾后自救宣传资料,12日一大早就让联村干部带往各村分发。村民们也积极投入抗台救灾,有的村民不顾家里被淹,凌晨4点多就开始在田里清理起来。12日上午,县农林、防疫部门带着消毒、防疫物资来到该乡,协助处理在大水中死亡的动物尸体。
  胡陈乡的救灾行动是我省各级、各部门上下合力、共同抗击“灿鸿”的一个缩影。7月9日、10日,省农业厅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台风灾害防范进行专题部署,并分别于7日、9日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农业系统以临战状态,科学应对、积极防范。8日,省农业厅还通过农民信箱向260万用户发出台风预警信息,提醒农民抢收在田成熟作物,做好防汛防台工作。
  7月11日,省农业厅赶在台风登陆前夕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预判“灿鸿”对我省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研商部署农业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当天下午4时40分,台风在舟山朱家尖登陆。12日,尽管是星期天,但这天一早,省农业厅就召集厅粮食、蔬菜、水果、畜牧、农机、植保、土肥等领域的首席专家会商,研究农业救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中午,省农业厅又发出《应对今年9号台风(灿鸿)农业科技救灾技术措施》,要求各地根据大纲意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12日上午,厅相关单位组织的专家组奔赴抗灾一线;下午,分别由一位厅领导带队的救灾指导小组,奔赴宁波、绍兴、舟山、台州等四个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了解灾情,实地指导恢复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4日下午,全省农业系统已组织2766个救灾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灾救灾。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放灾后田间管理技术资料38.7万份,组织调用农机设备1.6万台(套),投入防疫设备1.4万台(套),各地农业部门落实救灾储备种子370万公斤,农药、消毒剂和疫苗等应急物资也已落实到位。
(上接第1版)
救灾加强针对性 精准服务求实效
  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在先后走访了宁海、象山、奉化等多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详细了解受灾、救灾等情况后,充分肯定了当地在应对“灿鸿”台风中所做的各项工作。他说,当地对台风形势研判准确,预防立足早,措施着眼实,行动突出快,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指出,“灿鸿”给我省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受灾总体较重。下一步,全省农业系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救灾减灾的具体措施,做到“两个系统”:
  一是应对举措要系统全面,不仅仅是要针对“灿鸿”带来的影响,还要针对之前一段时间低温阴雨寡照,以及接下来的高温天气可能对我省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对整个农业生产进行全面考量,科学分析,系统应对。二是全系统要统一认识,共同行动,上下形成合力。根据省里下发的技术大纲,各地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制定具体的技术应对措施,尽可能使受到影响的作物能得到有效恢复。除常规的技术资料分发、田间地头指导等举措,还要充分利用当地主流媒体,根据灾情及时发布针对性救灾技术要点,做到服务精准、措施有效。
  史济锡要求,当前,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协调、配合各方做好农业保险定损、理赔等工作,尽早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尽快恢复生产;要高度重视动植物的灾后疫病防控工作,尤其是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坚决杜绝出现偷排、漏排养殖污水等行为;要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修复和发展,千方百计帮助经营主体尽快修复设施,尽快恢复生产。要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把农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两个最低”的救灾减灾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