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高产优质旱粮示范基地位于三门县稼稷家庭农场,拥有旱粮基地120亩。
基地建设分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和“三新”技术推广建设。
基地通过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20亩土地拓荒平整,分区块进行机耕道路整平建设1139米,排水渠道辅设和修复858米,防护栏(钢管铁丝网)建设3305米,蓄水池建设4座。
2014年,三门县通过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旱粮扩种和基地建设,主要种植模式有“马铃薯-玉米-蔬菜”、“马铃薯-番薯”、“小麦-番薯”、“春大豆-秋玉米”、“春大豆-红薯”、“春大豆-西兰花”等,全县旱粮新增面积为3585亩,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增加585亩,增幅20%。
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机耕道路建成后,方便了机械到田头,方便了粮农进出物资和产品的运输,方便提高劳动生产率;排水渠道建成后,方便排水,防止水土流失;防护栏建成后,防止山上野兽到基地农作物进行危害;蓄水池建成后,方便灌溉排水,治虫打药用水。“三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一是旱粮作物良种覆盖率从原来的85%提高到90%以上。二是通过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以及轮作、套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农的收益。三是通过培训农民、技术试验、苗情观察记载等工作,为今后的旱粮生产储备技术。
经济效益:基地120亩,种植春大豆、秋玉米、番薯等,增效3.5万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2000亩,增效61.68万元。
社会效益:一是保证了旱粮种植面积。二是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降低农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农业应有的职能。
生态效益:推广应用无公害旱粮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统防统治等技术,同时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减轻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门县农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