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金顶镇麦杆甸自然村,不少儿童有典型的多动症。最初几年,村里的人们没有把孩子们的这种状况与近在咫尺的矿山和冶炼厂联系起来。
村民杨焕霞说:“2010年时,发现老大经常睡不好觉,带他去医院检测后发现血铅超标。”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她大儿子的血铅含量为226微克/升(血铅含量在100微克/升以下属正常)。
现在大儿子8岁了,身高只有1.2米,脖子很细,颧骨和眼睛突出。因为家里只有丈夫一个人有工作,每月挣不到2000元钱,这个孩子吃了一年多的排铅药后就断药了。
杨焕霞认为,儿子血铅超标与村子旁边的冶炼厂有直接关系。兰坪县铅锌矿储量丰富,被称为“中国锌都”。一座储量亚洲第一的特大铅锌矿就位于麦杆甸村东边不远的山上,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是这座矿山的拥有者和开采者。公司的冶炼厂和选矿厂正好把麦杆甸村夹在了中间,冶炼厂离村子的最短距离只有100米(按照国家规定,这个距离至少达到600米)。
兰坪县卫生局在2010年对此开展了一次体检,麦杆甸村61名儿童中,有59人血铅超标。其中,血铅值在100-200微克 /升的有 35人,200-300微克/升的有15人,300微克/升以上的有9人。
血铅超标对儿童的影响有多大呢?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称,铅的毒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非常低的血铅含量都可以导致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从而造成行为和学习问题;智商变低和听力问题;生长缓慢;贫血。少数病例中,铅会导致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被污染的土地
73岁的杨桂清在麦杆甸村生活了一辈子,女婿在金鼎锌业选矿厂做临时工已有10年。去年9月,女婿被查出有膀胱结石后做了手术。杨桂清说:“矿上有肾结石、膀胱结石的员工比较多。”
令这个世代为农的老人更加不满的是,工厂附近的土壤已被污染,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田里的玉米长到一定程度就会枯死,李子、桃子等果子还没成熟就会掉下来。”他觉得,村里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也有可能铅含量超标。
金鼎锌业进入兰坪县已有十余年,其间不断有机构或研究文章指出工厂附近土壤重金属超标。
大理大学教师张晓云等在2010年对兰坪铅锌矿周边主要蔬菜和水果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显示,这里种植的蔬菜,铅、锌、镉的含量大部分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超标率分别为 66.23%、25.97%、31.17%;2013年,邻近的剑川县环境监测站出具的《兰坪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玉米体系Pb(铅)含量及其污染特征研究》显示,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铅含量是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7.5-25.8倍。13个玉米籽实铅含量为中国粮食卫生标准的19.1-588.9倍。
今年4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研究人员对金顶镇的土壤、家居降尘和河水进行采样,结果发现距离核心厂区不到400米的村庄,村民家中的灰尘含有极高浓度的铅,起居室亦有铅中毒风险。
检验结果还显示,金顶镇的环境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镉和铅污染,大部土壤已超出III类标准。超标最高的样本镉含量是国家III类土壤标准的142倍,铅含量是III类土壤标准的8倍。
排污之争
村民们最初关心的是自己的生计以及矿主能否提高他们的收入。
但他们逐渐发现,他们生活的环境和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了。
2007年前后,金鼎锌业的业绩蒸蒸日上。其中,2005年实现净利润2.33亿元,2006年达到12.77亿元,2007年为12.43亿元。
但也正是在这几年,矿区附近的村民越来越多地感到身体不适。2007年,杨玉采的儿子不仅被查出血铅超标,还患上了疱疹性喉炎。杨玉采说:“2007年前后,是工厂排放最厉害的时候,那时工厂产量大,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排放一次。”
记者查阅了2012年以来云南省环保厅国控重点污染源超标排放数据,发现金鼎锌业近年来多次超标排放的记录:2012年第四季度金鼎锌业二冶炼厂的硫酸雾超标;2013年第二季度硫酸厂的硫酸雾超标;2014年第一季度废水PH值超标;2014年第二季度烟尘和颗粒物超标。2009年,该公司因私设排污口,向附近的沘江排放镉浓度超标887倍的废水而遭到云南省环保厅行政处罚。
一位在镇上开电动三轮车的村民也指出,工厂白天不怎么排污,一般是在晚上十一二点时才排放废气。他说:“污染厉害的时候,房顶上是又黄又黑的一层。一下雨就流下来黄黄的或者黑乎乎的液体。烟也是有味道的,很呛鼻子。”
难以搬迁的村庄
早在2006年,金鼎锌业应兰坪县政府的要求编制了村庄搬迁方案。2013年3月,兰坪县成立了由县长负责的工作小组,9月份进入实质工作阶段,2014年已完成了搬迁范围界定、新址的选择等工作,计划到2016年底全部搬迁完成。
但目前这项工作仍毫无进展。村民张元杰对于村庄整体搬迁相当悲观。他曾为了搬迁的进展去找过县长和几位副县长,县政府大门都踏进过不下四五十次了,光今年就有9次。“没有什么用,现在的问题是企业不出钱。”张元杰无奈地说,“搬迁最低需要两三个亿的资金。”
今年5月底的一天,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人员将600多个直径36寸色彩缤纷的大气球固定在村里一户人家的房顶上,当时的场面看起来很像动画片《飞屋环游记》的场景。该组织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江卓珊说:“我们希望用类似的手法表达村民想要搬家的诉求,还给村民一个无毒的家园。”
(摘自《环球时报》 万佳龙/文201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