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下旬,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组织20多家涉农媒体的40多名记者,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顺市、遵义县等地采访。采访团走村进寨,行程1000多公里。近年来,贵州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绿水青山为资源,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三农”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这期开始,我们推出“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走进贵州”专栏,陆续向读者展示贵州的“三农”新貌。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文/摄
遵义,中国的革命圣地,因著名的遵义会议彪炳史册。如今,遵义加快了后发赶超、全面建设小康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建设,给遵义农民带来了安居乐业的好光景。
据报道,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考察。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习近平边走边询问当地脱贫致富情况。看到鲜花盛开、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总书记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循着习总书记的足迹,6月26日,采访团的记者来到花茂村。
宽阔的水泥村道,两边开满了鲜艳的格桑花。田间地里,哪怕是小小角落,都种着豆子、茄子、玉米,把田野装饰得色彩斑斓。依山而建的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好似一幅山水画。花茂独具特色的乡村美景令人陶醉,记者们纷纷掏出相机、手机,摄录下一个个美好瞬间。
据花茂村老支书张元品介绍,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叶茂。近年来,该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开办了42家乡村旅馆、10个农家乐。2014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8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7.62%。“以前村里是泥巴路,不好走,到镇上赶个集要花上两个小时,现在村里路好了,还通了客车,十来分钟就能到镇上了!”
在不少农家,记者见到挂在屋檐下黄橙橙的玉米棒子和红艳艳的辣椒串。院子里穿插着一个个小花圃,小花圃里向日葵、非洲菊等竞相开放。小院外低矮及膝的围墙、木篱笆,还有保留完好的烟炕、猪栏,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有着一分特有的宁静和恬淡……
数不尽的乡愁,看不够的花繁叶茂。花茂村,怎不叫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