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党旗,高扬在希望田野上

  □本报记者 姚力丹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中,我省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中开展以“抓五强、创五好”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建设。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浙江农村基层党建正焕发出新活力。
选优领头雁,落实履职责任
“群众最满意的三件事是怎么做的?群众最期待的三件事是什么?”今年初,在松阳县大东坝镇会议室,一场特殊的述职会如期举行。赶考的是大东坝镇党委和该镇各村的党支部“一把手”,“考官”是来自该镇的53位村民代表。围绕着“群众最满意的三件事”,28位村党支部书记纷纷“晒出”自己的成绩单。“这样的述职会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蔡宅村党支部书记叶章根说。
  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我省制定了“五不能六不宜”的村干部任职资格条件,把“不同心、不在岗、不作为”者拒之门外。同时全面推行候选人资格审查制度,出台《查处贿选行为暂行办法》, 重拳查处贿选,匡正选风。从2011年开始,我省还在村级组织换届中全面推行“先晒业绩,后绘蓝图,再选班子”,选举前组织候选人围绕目标任务公开竞职承诺、创业承诺、辞职承诺。
  每年初,全省的乡镇、村党组织书记都会收到一份由上级党组织开出的党建责任清单,本年度党建工作抓什么?“清单”上一条条地列着,明明白白。
  责任清单如何落实?我省全面开展市、县、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将党建责任清单完成情况纳入述职内容,并把完成情况以数字形式展示在年度党建报表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中列出的内容,时刻提醒我们要牢记职责,真抓实干。”宁海县西店镇党委书记叶秀高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严格村务监督,权力不再“任性”
  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的4间垃圾分解阳光房终于要投入使用了。最近几个月,后陈村党支部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何荣伟的工作一直围着这件事转。从决定建设、公开招标,到采购建筑材料、查看工程质量,再到验收交付,村务监督委员会每个环节都没落下。村民说,有他们“盯着”,我们放心!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如今已在我省2.8万个行政村全面推开。村监委会主任一般由村党组织的委员或威望较高的党员担任。为了便于村监委会对村干部进行监督,我省全面推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乡镇党委还结合本地实际,梳理出村级权力事项,绘制权力行使流程图,村监委会可对照权力清单开展全程监督。与此同时,各地还将权力清单在村办事大厅上墙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如何确保村监委会善于监督、敢于监督?我省制定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明确组织设置、工作职责、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等,赋予村监委会对村务决策执行的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每年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村监委会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其成员进行信任度测评。对于信任票数未过半或者任职期间违纪违法被查处的,终止其任职资格。
党员接地气,服务实打实
  金华市岭下镇岭五村的坡阳古街上,“党员服务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翻开站里的记事本,上面记录着村民的急事难事。“党员就是为群众服务的。”站长汤春仙说。如今,村里15名党员轮流在服务站值班,为村民免费提供服务。村民们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联系他们的党员。
  我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金华市金东区建立党员服务居家养老制度,近1.5万名农村党员干部走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送餐、洗衣;绍兴市上虞区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设立敞开式便民服务窗口,无偿为村民代办劳动保障、建房审批等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我省强力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全省187个中心镇下放权限近200项,43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平均拥有扩权事项456项。如今,“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已成为我省基层干部的新常态。在全省开展的“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中,4114个社区和2.2万个村齐动员,网上网下征集群众心愿,110万名在职党员积极参与,为群众圆梦解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