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闭幕的第二届中国茶业博览会上,茶博会组委会专门举办了“一带一路与茶”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勇,浙江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立民,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公新分别就茶在“一带一路”地区的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探讨,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
走好“一带一路”是中国茶人的重大担当
周国富在研讨会上说,“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传承和升华了古老的丝路精神。古代的丝绸之路,原指亚欧大陆北部的商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首次开拓,东汉时期的班超进而拓展延伸,影响远达欧洲罗马帝国。广义的丝绸之路还包括“西南丝路”(亦即“茶马古道”)和“草原丝路”(又与“万里茶道”重合),经川滇地区通往东南亚、南亚和经北方草原地区通往俄罗斯及西北欧地区。
自此以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瓷器、茶叶、皮毛、玉石、珠宝、香料以及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黄瓜、石榴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日趋活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更是促进亚欧各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以及东非沿海诸国,最远曾横渡太平洋到达墨西哥。“一带一路”,一个在陆,一个向海,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脉相承,既是一种延续与发展,更是提升和超越。
中国是茶叶、丝绸、瓷器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国茶叶与丝绸、瓷器等风雨相伴。到十九世纪,中国茶传播已遍及世界各地并风靡全球。英国学者麦克法兰认为:“茶一直都是中国文明强盛伟大的原因之一。”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则将茶叶作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新常态下如何走好“一带一路”,用好“一带一路”,已是中国茶人的重大课题、重大担当。
徐东华说,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一带一路”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以金融合作为前导,激发大市场活力,共享发展新成果。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茶产业
徐东华说,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已形成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产业带。
茶叶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精神饮品、情感饮品、文化饮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目前,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可以预测,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第一大饮料”。
毛立民介绍,“一带一路”地区重点产茶国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孟加拉国。2014年,世界茶叶产量502.6万吨,其中中国占198万吨、印度118.5万吨、斯里兰卡33.8万吨,上述7国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0%;世界茶叶出口总量182.5万吨,其中斯里兰卡、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5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56%。“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茶业将面临更多挑战,但总体趋势是有利于整个产业发展的。”毛立民说,2014年,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地区的茶叶总量为7.15万吨,同比下降9.79%;出口金额2.74亿美元,同比增加3.7%,分别占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和总金额的23.7%和21.5%。
2014年,中国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4国进口茶叶2.06万吨,进口额5987万美元,分别较2013年的1.56万吨和4534万美元增加31.8%和32.0%。这个增长速度很快。从茶类看,从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进口的主要为红茶,从越南进口的主要为绿茶。
毛立民说,茶在“一带一路”地区具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因为这里涵盖了44亿人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地区,饮茶成为当地国民的生活内容,形成了相应的文化。这数十亿饮茶人口的背后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人口红利。随着“一带一路”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茶叶消费结构也有望从现在主要消费低档红茶转变到多元化消费模式。绿茶作为世界公认的六大保健饮品之首,必将开拓更多新的市场。
周国富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产业要努力适应世界各国的消费特点和对茶的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致力茶产业转型升级。
他说,当前,中国茶业存在茶园众多,品牌杂乱,产业低小散弱,出口低价拼杀,内销高价攀比等不良现象。要走好“一带一路”,首要的是进入茶业新常态。茶业新常态,必须将自身发展和外部发展相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协调,认真研究和适应世界各茶叶消费国的消费习俗和市场需求新趋势,掌握开拓茶叶市场的主导权。
从促进茶叶出口的角度说,我国主要有名优茶、原料茶、大众拼配茶、茶叶衍生品和茶器具等。名优茶成本高、价格高、文化含量高、规模小,走出去难度较大。原料茶、大众拼配茶成本低,适应性广,要做好做大,特别是要根据各消费国的消费习俗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制开发,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文化特色和茶饮习惯。如欧美地区喜饮花香、水果香的拼配茶、调制茶,中东非洲地区喜饮加糖加香料的特色大众拼配茶和茶饮料等。大众茶能走得远、走得好,发展空间大,英国立顿茶就是如此。
周国富说,要注重茶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把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到保健品、化妆品、天然药品、功能食品、天然日化用品等领域,以满足各国人民养生保健的需求。要认真研制和生产适合各消费国文化特色和饮茶习俗的茶器具,提高购买者的认同感。
从保障茶叶品质的角度说,走出去重要的是品牌走出去。建设高标准茶园、规范茶品品质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按照时尚、安全和品牌化、标准化的要求,实行茶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毛立民说,去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下降,既受到汇率影响,也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内因。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出口茶叶的单价有所上涨,如果要加快茶企走出去步伐,就要对“一带一路”沿线生产贸易现状有所把握。消费红茶仍是世界主流,全球红茶消费额占茶叶消费总额的60%,“一带一路”地区除中国以外,也以消费红茶为主。这与当前中国出口的茶叶产品结构是矛盾的,中国的茶叶市场涵盖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其中80%以上出口的是绿茶。这也使得印度、斯里兰卡等红茶生产大国因此成为中国的贸易竞争对手,而越南绿茶的迅速发展,也对中国绿茶的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近几年,国内红茶市场不断崛起,同时崛起的还有品类丰富的奶茶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地域,陆路以绿茶消费为主,水路则更倾向于红茶消费,国内茶企应建立统一的出口联盟,不断提升茶叶的质量品质,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高的价格和声誉。
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开拓国际茶市
周国富认为,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平台优势,增强开拓国际茶市场的能力。当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饮茶习惯,茶叶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饮料。要以国际茶叶消费需求推动出口市场结构的调整优化,及时捕捉各类茶叶市场的信息动态,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主销市场和一般市场、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不同消费需求,区别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市场和合作伙伴,双向投资,深度合作,建立深度加工和特色营销网点,在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扩大中国茶的市场份额。
要创新茶商品营销文化,创新电子商务和茶叶拍卖交易等方式,掌握开拓和创新市场的主导权。一方面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盟、非盟、美国、俄罗斯等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茶叶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我国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义新欧”列车等具有全球集散、物流畅通的传统和现代通道的作用,参与举办形式多样的展销会、博览会、研讨会、旅游文化节等,开展交流推销活动。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先进茶企业和茶市场的合作与交流,瞄准国际饮品产业前沿,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文化,用沿线地区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以中华茶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中国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中国茶在“一带一路”的大道上走深、走远。
顾公新说,“一带一路”将让茶业大有所为,重要的是如何紧跟战略。必须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巩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实施深度开发。这其中,对目标市场的调研和细分尤为重要,而在确保茶叶品质的基础上,国际市场又面临着营销方式、外汇风险等多重考验。
叶伟勇表示,茶产业要融入“一带一路”,应创新流通方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出口大宗茶拍卖落地。他说,拍卖交易是国际茶叶出口的通行模式。当前我国茶叶出口交易方式单一且落后,推进出口茶贸易方式创新势在必行。呼吁政府借鉴国外主要茶叶出口拍卖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国家层面开展茶叶出口贸易方式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出口茶叶拍卖交易。
就浙江而言,考虑到我省珠茶有一定产业集聚优势,适宜作为出口拍卖的突破口。建议省政府对茶叶出口拍卖试点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并由省政府或省商务厅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开通检验检疫绿色通道;重构出口茶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出口茶品质提升,提高我国茶叶出口的话语权、定价权。
毛立民认为,“一带一路”地区将借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成功设立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多边合作;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进一步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这也将为“一带一路”地区之间开展茶叶贸易提供极大便利。
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贸易方式近年来发展加快,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跨境电子商务有望成为中国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引擎。茶叶贸易搭上跨境电商的便车前景可观。
对此,毛立民建议:加强国内茶叶出口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通过组建出口联盟,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价格提升;参照印度、斯里兰卡及肯尼亚等国家,推进政府、行业、外商之间的合作,借助“中茶拍”平台,逐步落实出口茶拍卖交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茶叶组织的交流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印度、斯里兰卡等重点产茶国的合作,在茶叶国际标准起草制定中达成共识,打破欧盟等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毛立民认为,在国家推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之下,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已经出现。由于近几年我国茶叶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加上国内茶叶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我们应该适时转变单纯的出口模式,尝试到国外建立茶叶基地,再到国内销售或出口到其他国家。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强调“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这也特别符合共建“一带一路”倡导的和谐包容、开放合作的原则。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形式多样的茶叶展销会、博览会、研讨会、文化节,组织赴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推销活动,积极传播中国茶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居民饮茶习惯,丰富“一带一路”沿线百姓的茶罐。所以,也希望像这样的论坛,能开到更多的“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去。
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