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我省加快推进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本报讯 遂昌县三仁乡是游客前往千佛山、南尖岩等景区的必经之路,这里秋天有连片荞麦花,春天有连绵的油菜花景观,成了一道吸引游客的绝佳风景。当地将旱粮生产与景观农业相结合,由此带来了“双赢”。记者近日从省种植业管理局了解到,2014年以来,我省已建成一批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水平高、经营机制活、综合效益好的省级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
      长期以来,我省旱粮生产存在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种植零星分散,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等现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为了充分挖掘旱粮面积、产量、效益和市场,促进旱粮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由省财政每年扶持创建50个以上省级基地建设。按照要求,我省各地立足当地旱粮生产基础、旱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消费习惯等,分年度、分类型落实旱粮生产基地建设计划,认真制定2014-2016年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把基地建设落实到主体、落实到田块、落实到作物,明确基地建设要求、标准和考核认定办法,落实责任部门和农技人员联系指导制度,加强指导督促和监督检查,加快推进旱粮生产基地建设。
      据悉,旱粮生产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机耕路、水利设施、农电线路以及育秧育苗、贮藏加工保鲜等,山区、半山区旱地重点建设山地作业道路、微蓄微灌设施,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重点加强了排涝设施建设,旱地连片种植、野猪危害严重的地区设置必要的拦阻设施。
    建德玉米基地景宁大豆基地遂昌荞麦基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