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建立网格支部 搭建多种平台

海宁创新农村党员服务群众机制

  □本报记者 金国栋 俞霙
  编者按: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6月5日至6日我省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组考察了我省农村基层党建情况。我省夯实执政基础,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打造基层党建高地,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的做法和成效引来一片“点赞”声。本报选取了部分各具特色的典型,陆续报道他们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农村发展的做法。
  本报讯 近日,在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的一次网格民情分析会上,一名党员反映:河道中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影响了环境和水质。镇村干部听到反映后,第二天就组织保洁员对河道进行了清理。
  桃园村党委副书记张利娟告诉记者,村里建立了7个网格党支部,7户党员在家门口挂起了“网格民情联系点”的牌子,家里的客厅作为“办公场所”,附近的党员群众可以在这里学习文件,了解政策;镇村干部可以来这里听取意见,了解民情……
  2014年,海宁市全面推行民情联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机制,在建立936个网格联系点基础上,全面推行“网格党建”,把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融入其中。目前,全市161个村已组建网格党支部257个、网格党小组835个,初步形成了“镇村干部至少联系一个网格、每名党员联系5至15户农户、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每季组织一次网格志愿服务、每年评选一批优秀网格联系点和民情联络员”的运行机制。
  “我们村的村民有两本存折,一本存‘物质’,一本存‘精神’。”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殷国华说:“村民做了好事可以去‘好人好事银行’换成积分,到村里的党员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物品,也可以直接将积分转赠给村里的困难群众。”华丰村党委于2012年2月成立“好人好事银行”,要求党员带头做好人好事,带动群众做好人好事。在党员的带领下,该村几乎人人都到“好人好事银行”开了户。
  海宁盐官镇百里钱塘观潮点的“红立方”集装箱通体红色,格外引人注目。“红立方”主要为群众及游客提供休憩等候、咨询求助等服务,服务人员均是党员志愿者。“群众有什么困难,可以向‘红立方’的义工求助,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给予反馈。”义工刘雅秀告诉记者。
  现在,“好人好事银行”和“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站遍布海宁,服务群众已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
  为创新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机制,海宁市通过搭建多种平台,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评议的重要内容,提高他们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目前,海宁已全面完成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1800平方米,不少村还建起农民公园、儿童乐园、文化礼堂……如今,在海宁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近两年来,在全市村党组织星级考评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达90%以上,其中满意率超过95%的村占三分之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