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夫妻俩坚守山村小学23载

  在河南省鲁山县下汤镇,杨家庄村就隐没在距离该镇20里、海拔1000余米的大山深处。今年43岁的郭占国和妻子陈转利在村子里唯一的小学里坚守了23年。
  “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孩子在一个班,由一位初中毕业的代课老师教,我爱人教二年级,我教三年级。”郭占国说,他每天上8节课,教9门学科,负责学校行政工作,而爱人陈转利除了上课,还要给住校的孩子们做一日三餐,照顾起居。
  1992年高中毕业后,从大山里走出去的郭占国在平顶山市一家矿山企业搞机电,一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1993年,郭占国回到大山开始代课,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元,而这一直领了8年,直到2000年工资才涨到120元每月。现在,教学23年,郭占国仍是小教一级职称,每月到手的工资最多1800元。
  2005年,郭占国到平顶山教育学院进修,两年半后获得汉语言专业大专学历。原本有机会留在山外学校任教的郭占国却义无反顾地回到村里继续给孩子们上课。
  这里,20个孩子住校,26个孩子走读,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几乎没有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孩子们生活中的大小事宜都由郭占国夫妇操持着。
  陈转利说,学校至少需要4名老师才能正常运转,而现在只有郭占国一个在编教师以及陈转利和另外一个代课教师。郭占国说,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学校衰败,如果连学校都没了,农村的孩子就真的陷入了绝境。“杨家庄村虽然穷、落后、闭塞,但是走出了不少大学生,我还是希望走出去的孩子们能回来,村里的发展需要他们。”
  (据中国新闻网 韩章云/文 2015年5月1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