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消费时评

莫让儿童用品成“危险品”

  “六一”儿童节前后,多地对儿童用品进行了抽样检验,结果不容乐观。因为儿童自身对危险的感知、预防能力不高,儿童用品的一些细小问题很可能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各方应共同努力,对问题儿童用品说不,莫让儿童用品成“危险品”。
  做好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等环节,才能让孩子有效远离问题儿童用品,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首先,家长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理性消费,为孩子选购合格的儿童用品。例如,在选购儿童服装时,家长一是要看商品上是否有完整的标识标签,婴幼儿服装须标明“婴幼儿用品”等字样。二是不要购买有刺激性气味的童装。三是要注意查看儿童服装上的各种小配件,是否牢固,是否有锐利边缘,尽量不要选择带有颈部抽绳的衣服,以防窒息。
  其次,相关部门应对现有儿童用品安全标准查漏补缺,继续对标准加以完善。关于儿童产品的标准不嫌多,而且应更加严格、细致。不久前,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14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纺织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童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再次,有关监管部门继续加强检验力度、查处力度,有力打击厂商违法行为,发挥监管职能。定期对市场上的儿童用品进行检查,对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封存、立即停止销售等措施,对经营不合格商品的被检测人进行查处。
  但标准再好,还需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儿童用品生产企业的品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对儿童产品至关重要。企业生产儿童产品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质量标准,切实履行好自身责任。例如,在产品包装方面,应注意某些产品尺寸设计的合理性;在产品生产方面,化学用品的用量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用料应在产品标签上标注清楚。
董天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