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题

村庄是教室 村官是老师 现场是教材

——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的浙江实践

  •   说起上课、培训,人们通常会想起这样的场景:学生们济济一堂,老师在讲台上谆谆教导。然而,在浙江,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完全打破了单一课堂授课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村庄是教室,村官是老师,现场是教材”的新型路子。最近,在位于嘉善县大云镇的嘉兴市碧云花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云花园)的基地里、花圃旁、培训中心,随处可见取经学习的年轻人。原来,这些都是来自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今年第二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的学员。他们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创业的经验,交流学习农村实用技术……
    从课堂走向田头,这里是农业现代化领军人才的摇篮
      在不少农民的记忆中,农业广播学校(简称农广校)是大家首次接触农业技术的大讲堂,至今从浙江省农广校毕业的学员已达59497人,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的王金根,2008年参加了浙江省农广校水果生产专业免费中专班学习。在校期间,他不仅学到了果树种植技术,还学到了合作社经营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并很好地运用到了水果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上。王金根现已成为桐庐县有名的农民技师、“土专家”、“田秀才”,他带领234户合作社成员,种植蜜桃3500余亩,联结全县蜜桃基地8000余亩。
      随着新形势下的新变化,农民对知识技能有了更高的追求,我省的农民教育培训也开启了新篇章。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下,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开展了浙江省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由省农业教培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承办“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提升班学员主要来自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兼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种养大户)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骨干人员。经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首届62位学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相应的毕业证书。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考察,帮助学员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更新观念。
      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军是这届提升班的学员之一,用他的话说,通过学习实现了创业路上的两次提升。第一次是在学习期间,从种菜卖菜者提升为农产品产销桥梁的角色;第二次提升是在毕业后,再一次转身为科技和生产的桥梁作用。孙军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公司承担着农业科技包括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作用,通过生产工艺的创新,产品开发的创新和流通模式的创新,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已从最初的1012万元增加到1.2亿元。
      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朱顺富告诉笔者,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把村庄当教室,请村官当老师,将现场做课堂”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的新模式,“把培训班办在村里,把培训基地建在村里,更能贴近学员的实际需求,达到针对性培训的效果。”像碧云花园这样的创业典型,可看可学,前年开始,这里成了五个省级实训基地之一。去年,中组部、农业部也将这里确定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全年计划举办8期共800人的培训班。主要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农村的基层人员。
    可看可学可实践,这里成农村创业“宝典”
      位于嘉善县大云镇东部的缪家村,多年来坚持走“以生产带动休闲,以休闲促进农业”的可循环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鲜切花种植、大棚蔬菜瓜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的先进典型村。2014年7月,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缪家村)举行揭牌仪式。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则成了主课堂。
      笔者在今年首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的授课计划上看到,课程内容排得满满的,有理论,有实践。其中有电商创业指导,也有新农村建设经验传授;有传授艰苦创业的经验,也有创业实际操作和训练。碧云花园董事长潘菊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创业的艰辛历程和收获。土生土长的潘菊明从一个农村退伍兵,到打工仔,再到农村创业的带头人,他的奋斗经历,给了培训班学员强烈的启示。投资农业是潘菊明的追求目标,而他对现代农业敏锐的感知和务实的目标,以及勇于坚持,善于尝试的意识,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碧云花园的发展还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对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引进。他们现在都挑起大梁,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上担任指导老师。
      在短短15年时间里,碧云花园从鲜花产业做起,发展成一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集科研开发、应用示范、规模生产、资源循环、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企业、生态农庄。
      声名鹤起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
      这里不仅有鲜花组成的景致,还有异国情调的建筑,更有各种民俗风情的园区……各种鲜花姹紫嫣红,竞相怒放。当然,除了美景,还有大片的蔬菜区和养殖园引人入胜。这些,自然成了学员们可看可学的教材。
      说起这些,潘菊明如数家珍。2001年3月,碧云花园在110亩机动田上白手起家,以种植香水百合、天堂鸟、非洲菊等鲜切花为主,兼做苗木地被及绿化工程。2004年起,碧云花园逐步引入了连栋大棚,开始大面积种植凤梨、大花蕙兰等高档盆花,并先后在遂昌的高坪镇和淳安县的威坪镇建起两个高山种植基地,开展百合种球繁育和大花蕙兰越夏培育。设施栽培花卉形成的新景观,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和参观考察的业内人士,逐渐形成了“休闲旅游”和学习观摩的雏形。乘着这股良好的势头,2006年,碧云花园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衍生出生产和休闲两大板块,其中,花卉生产上以造型杜鹃闻名全国,水果生产以有机葡萄全省著名,高架草莓更是后起之秀。休闲观光农业板块,涉及农事体验、商务接待和旅游度假等功能。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光客,公司更是铆足劲推销自己。“碧云”牌商标已经分别获得“市级著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称号。目前,碧云花园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点50多个,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同时通过营销网络,组织“碧云”牌优质农产品销售。
    创业的梦想,从这里起飞
    “回去后,要好好学学这里的管理和资金运作模式。”说起来碧云花园学习的收获,来自桐庐县旧县街道合岭村的大学生村官叶梦龙脱口而出。他告诉笔者,村里山多田少,除了毛竹林和山顶的一片香榧基地,适合开发的就是现成的一方好山好水。去年,村里已经得到一张AA级村落景区的“王牌”,但要做强做大,还得花不少脑筋。他认为,村里要主打旅游业,吸引外来工商资本投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像叶梦龙这样跃跃欲试的创业村官有很多,也有已尝到甜头的先行者。前段时间,海南省公布了2014年创业大赛获奖名单,海口市长流镇大学生村官樊有成的大学生村官网上农贸市场获得创业类三等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樊有成说道,去浙江学习使我的创业之路走向正规。他告诉笔者,自己的创业经历很坎坷,从第一次做广告牌开始,创业五载,三次失败。2013年,樊有成被招录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他发现了很多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颇为头疼。2014年7月,樊有成被海南省委组织部选送到浙江参加大学生村官创业主题培训班。在这里,他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回到海南慢慢起步,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了解了创业成功的例子,参加培训的大学生村官和创业带头人信心倍增。邱朱灵,江山市张村乡双溪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带领百姓致富一直是他的心愿,这次来碧云花园学习,使他大开眼界。小邱告诉笔者,去年,他与另一名大学生村官一起开发了一个树莓园,明年6月可以起产。村里的百姓都在盯着他的“试验园”,一旦成功,大家就会跟着动起来。他说,当村官就得带领村里百姓富起来,这一点,他充满信心。 萧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