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视频监控、数据自动采集、生产监测预警、设施远程控制……这些曾经在人们想象中神秘莫测的东西,如今在杭州的现代农业发展中,得到越来愈广泛的运用。
近年来,杭州市通过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建设,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综合管理、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获得重点突破,极大地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和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提升了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经济增长质效。
今年起,杭州市在智慧农业建设上又有大动作。据悉,2015-2017年,围绕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完善,以实施智慧农业建设工程为载体,杭州市计划每年建设3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优势主导产业有一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引领的局面,并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杭州智慧农业品牌。
总体设计环环相扣
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杭州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按照“资源整合、开放接口、统一接入、集中服务”的基本标准,以实现多方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链接为目标,杭州市将建设覆盖市、县(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及重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搭载农业视频监控、数据采集汇总、生产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服务等应用,具备生产管理、预测预报、会商决策、应急处理、公共服务等功能。
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讲求实效、分类实施”的原则,杭州在全市范围内挑选部分农业设施装备起点较高、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农业生产基地或园区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集成应用示范。通过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和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集成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操作、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打造杭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先行区。
同时,在已建成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引入专家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筛选质量稳定、性价比高、农业生产适用的传感器,开展病虫害预测预警、数字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及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和集成体系,为杭州市智慧农业整体推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建设步步落实
2015年,杭州对全市已建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及其设备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标准接口接入市级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在优势主导产业中择优选取若干个设施基础好、业主积极性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基地实施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项目。在市级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上建立叶菜功能区可视化生产预警指挥系统,用于防灾救灾快速预警的基地现场环境信息实时监测,以及远程视频监控与生产应急指挥,保障全市叶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稳定。
2016年,杭州市继续培育新建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在示范项目建设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对试点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实现与现有全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对接,并逐步整合农资信息、数字渔政、数字动物检疫等监管系统,逐步实现一体化综合管理。同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杭州智慧农业建设,对试点示范基地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布局设计、投资测算等工作,探索研究相关技术标准、设备标准、设备部署标准,为下一步标准化、规模化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继续培育新建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立农业数据中心,探索基于农业生产数据库对农业生产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决策分析模型的构建,建设决策辅助系统;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总结形成一批低成本、高可靠性、适于大面积推广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通用、标准、自主可控的应用平台以及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对试点示范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总结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研究国际国内智慧农业和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杭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实施计划。
保障措施紧紧跟上
为确保智慧农业建设的顺利开展,杭州市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将智慧农业纳入推进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组成部分并加以推进。
如何解决农业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初期投入大、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不高等问题?杭州市的做法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可持续商业运作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在示范过程中突破农业物联网应用瓶颈。
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上,采用市级财政资金引导、市县联动的方式,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智慧农业的投入力度;推动民间资本投向智慧农业产业,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电信运营商对项目建设的初期投入。
为深化信息安全工作,杭州市强化在感知、传输、应用等环节的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