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老人太好骗,骗子不够用”背后的思考

  犹太人经商法则认为两类人的钱最好赚:女人和小孩。不过现在看来,比女人与小孩更好赚的是老人的钱,尤以保健之名,几乎一击就中。
  “老人”、“保健”、“骗局”,在百度上键入这3个关键词,显示超过160万个相关结果。其中一条是“央视3·15晚会曝光诈骗老人购买保健品骗局”。有媒体曾做过专项调查,90%的受访者认为当下针对老人的骗局非常多。套用一句网络语言就是:老人太好骗,骗子不够用。
  说句实在话,有些老人比小孩子还好骗。小孩子有父母看管,身上也没钱,骗子瞧不上,老人就不同了,具备“三要素”:有钱、怕病、没人管,骗子容易乘虚而入,抓住老人心理大“忽悠”。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许多上当受骗的老人,并非孤陋寡闻,没见过世面,很多堪称人情练达的长者、世事洞明的智者,他们为何也上当?多半老人心态使然,与眼界、见识没有多大关系。一是深层焦虑:疾病与死亡。一生哲学比不上半个小时痛苦,当焦虑灼伤自信、恐惧冲毁理性,决策便会偏离正常思维。一是空巢焦虑:空寂与茫然。盯上老人的保健品推销员大打“感情牌”,有老人形容,“比自己的儿子女儿还要亲”。话说到这份上,老人岂能不上当?
  骗子跃跃欲试,后院频频失火,为人子女也很着急。阻止老人吧,老人未必乐意,弄不好还要背负“不孝”之名;任其被骗吧,于心不忍,心痛并痛心。多数时候,只能戒急用忍,睁眼闭眼,只要不是大钱,全当给老人买个乐,逗老小孩开心。说到原委,谁都知道,老人寂寞,需要社交、慰藉,正是子女缺位,才让骗子上位。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本来就少,一个孩子应付几位老人,加上职场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哪怕子女明了老人有情感需求,有时未免有心无力。说多了都是泪,老人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老年人市场、老年人服务已大而化为社会问题,不再是一家一室之事。
  完善老年人服务、强化老年人市场监管,势在必行。及早布局,才能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晚年,并让子女们省心、放心。
  (摘自《广州日报》 连海平/文2015年5月1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