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办日前公布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全省计划新增治理村10010个左右,新增受益农户203万户。加上去年完成治理任务的6120个村,届时,全省21278个治理任务建制村中,75%将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三水”应纳尽纳是重点
根据公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时间表,浙江目前已完成10010个治理村的项目设计,5月底前将完成这些项目的审价和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6月份全面开工建设。在11月底工程完工后,全省还将开展省、市、县三级年度工作大检查。
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今年浙江把户厕改造以及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三水”应纳尽纳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中之重。各地农户雨污未分流、改厕不彻底等现象将得到重点改善,新增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将对农户化粪池配置情况和使用功效进行全面调查,实现应接尽接。
省委、省政府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各市也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对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考核督查倒逼机制,扩大考核范围,将考核对象直接延伸到乡镇(街道);对工作不力、连续排名靠后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组织约谈。
治污水各地要对症下药
省农办社发处处长葛永明介绍,农村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必须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推进。同时要充分考虑村庄的区域区位、地质地势、土壤植被、受纳水体等基础条件和自净化能力以及当地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
浙江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除部分城镇周边的村庄污水可以接入城镇管网系统进行处理外,大部分农村应该通过对技术应用和技术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村污水治理的绩效。
具体而言,农村现在在用的大多是生态卫生技术,在排放源头将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主要生活污染水分开收集,并分别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思路。
为使前期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更符合农村实际,浙江在德清县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行维护污水处理项目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以县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管理主体、村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治水需要全民参与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重,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污水治理的认知。只有全民参与,家家户户理解配合,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污水处理设施才能发挥最大功用。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合理减少厕所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排放,全面实行便纸分离,避免在便池内丢放卫生用品和杂物,防止管网受堵、设备运行受阻……这些都需要引导农民关注。
有关人士表示,浙江要将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成为让农民群众亲水、护水、洁水意识提高的过程,变成文明新风尚树立的过程。只要每个农民都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真正成为这场攻坚战的主力军,广大农村水变干净、塘归清澈,重塑江南水乡韵味指日可待。
颜伟杰 孔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