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我的桑葚为啥变烂果?

  □本报记者 王美华
  这个季节,本该是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的桑葚种植大户沈彬文最高兴的日子,因为,按往年的情形,他的桑葚园里将迎来一批批的观光采摘游客。可今年的状况令人失望,结出的桑葚出现霉斑,腐烂,几乎没有收成。火急火燎的沈彬文找到萧山区农业局求助,该局专家多次去现场会诊。
  经过现场观察和询问,专家分析后认为,这批桑葚感染了一种菌核病,而且还病得不轻。沈彬文总共100多亩果桑园,发病率几乎达到90%。据介绍,这是一种真菌病,遇阴冷潮湿更容易发生。前几年,也有零星发生,但由于防治及时,几乎没啥损失。今年这种病害,不仅沈彬文的果桑园里有,在萧山的发生范围也较往年广,全市四五百亩果桑园,几乎多多少少都有发生,主要原因还是冬春季的防治措施不得力。
  据了解,桑椹菌核病俗称白果病,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寄生于桑果内,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乳白色。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盘多,病害发生重。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的桑园发病重。不同的栽培品种与病害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建议,防治菌核病要采取综合措施。一般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在桑园喷雾多菌灵和托布津。早期发现白果病,采用摘除白果,集中处理。病果多时,可组织专业队伍摘除病果,统一深埋处理。眼下,要做好果桑园内外沟系的畅通,保证雨停园干,无积水,降低园内湿度,减少病菌的繁殖机会。
  果桑园以净作为主,在建园早期,除油菜、豆类外,可间作一些低秆作物,但后期不宜间作任何作物。采果结束后,结合施肥,用机械或人工的办法对土壤进行第一次翻耕。在冬季结合桑树冬管再进行第二次翻耕,不留死角。每次翻耕都要除去桑园及周围杂草、落叶。及时烧毁,埋压菌核。同时,桑树树干用石硫合剂涂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