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让创意农业成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访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

  □本报记者 陈小平
  近年来,开化县紧紧抓住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和国家公园建设的机遇,坚持以旅引路、农旅结合,创新发展思路,休闲观光农业尤其是创意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
  记者:作为一个山区县,开化县如何定位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鲍秀英:开化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山高林茂,气候宜人,环境优越,生态优美。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7%,农业增加值占比约为12%。农业是开化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不仅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来看待,更将其看作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把建立在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的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
  记者:开化土地等农业资源不足,县里如何谋划现代农业发展?
  鲍秀英:开化县山多地少,农业产业化起点低、规模小、瓶颈多。在这样的条件和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我认为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一要跳出农村看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环境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不能再用陈旧的眼光看农村。二要充分开发农业的生态、休闲、养生等功能,让农业不仅能赚一产的钱,还能赚二产、三产的钱。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就提出要以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为抓手,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农业围绕旅游做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让创意农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记者:发展现代农业方式多样、途径多元,开化县为何青睐休闲观光农业尤其是创意农业?
  鲍秀英:自开展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我们依托农业“两区”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以建设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为抓手,突出稻田创意、梯田风光、茶园绿波、百花争艳、瓜果飘香等主题,举办“油菜花节”、“开茶节”、“开笋节”、“榨油节”等农事节会,充分挖掘、展现和利用我县原汁原味、深邃厚重的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取得明显成效。这些成功的实践和探索,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坚定了我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尤其是创意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开化县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意农业发展,实现县域景区化、乡村公园化?
  鲍秀英:为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我们制定了全县创意农业发展(2014-2016)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4个部门联合参与的培育发展创意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开化县培育发展创意农业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创意农业培育发展。我们还以策划为先为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各乡镇的地域特征、产业特色和民俗特点,通过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经营山水、经营乡村、经营文化,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致富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美丽乡村由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美丽乡村与农民富裕并进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全域是公园,处处是景点”的建设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