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庄户人种地,种在人收在天。不过,当笔者走进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金池农场,看到农场内“高大上”的设施装备,不得不感叹现代设施农业正在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80亩樱桃园全部采用钢架结构大棚,棚高4.5米,部分大棚顶部采用电动黑色遮阳网,樱桃树开花、结果不受天气影响,而且太阳光照可人为控制。”在樱桃园内,金池农场负责人吴国良对农场的发展信心十足。目前,他已在350亩农场上投入设施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
吴国良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钢构大棚应用后,樱桃树花期不受天气影响,授粉成果率高,且可通过控制光照来控制采摘期。一棵樱桃树可采摘樱桃7.5公斤,产量几乎是常规种植的两倍。另外,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仅“五一”期间就有4000余名游客前来采摘,采摘门票每人60元,效益可观。
近年来,镇海区利用各级财政资金、专业人员指导及先进技术应用等途径,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点,钢架大棚、微喷滴灌、恒温控制等设施的应用日趋成熟。
九龙湖育苗中心负责人陈小虎是该区设施农业受益人之一,现在1.7万平方米的育苗中心,每年仅花卉类育苗就超2000万株,年产值800多万元。陈小虎介绍,该育苗中心大棚通过安装水帘降温、锅炉增温设备,使大棚温度常年保持在20℃至30℃之间。
“这几年通过产业化项目扶持、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农户‘掘金’。”据镇海区农机局工作人员介绍,有了先进的设施,农民不仅可事先预测农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而且农业效益逐年提高。目前,全区设施农业已超1万亩,平均亩产值超2万元。
与此同时,不少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应用防虫网、喷滴管、低温保鲜冷库等配套设备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看监视器,就能掌控田间的温度、湿度、灌溉水量等生产参数,使农业设施向系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力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 王桂林 孙其林
采摘大棚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