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风力每秒2.5米,田块面积3.27亩、长度69.4米,空闲田面积测量完毕。”“高度1.5米,按稳定的速度飞行,喷药开始!”……
日前,在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横山畈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该县引进的首架无人植保飞机在操控手的操作下升空,开展喷施农药适用性试验。据了解,此次开展试验的是一架电池动力的单旋翼无人植保飞机,配备6块电板、17升的药箱和5个喷药喷头。“在深圳学习时我们飞过多种型号的农用飞机,每位学员都摔过几架小飞机,因为经常受风向风力的干扰,飞行高度和速度的控制难度也很大,操控时紧张得手脚都会发抖呢!”飞行操控手陈鑫认真地说,“不过这架飞机好多了,因为飞机上安装了GPS导航系统,机身大,相对比较稳定,操控起来容易些。”
飞机在田野上飞行,5个喷头不停喷射出的药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不时折射出一道道“小彩虹”,引来不少围观群众。
“以前我们背着喷雾机打药,皮肤经常被稻叶割破,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虽然现在用上了机动喷雾机,但速度没有植保飞机快、安全性也没有植保飞机高。”围观的农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无人机的作业效率令他们惊叹不已。
“今天的试验是对飞机性能和喷施效果进行测试,以空地和空田试验为主。”该县农机站负责人介绍,这次试验主要是为了测出风向、风力、不同飞行高度的喷幅、17升药液喷完的时间、单块电板使用时间和大田飞行路线及每亩喷施时间等详细数据,为下一步在农作物田间进行飞行喷施试验打好基础。”
试验结果显示,1米高度喷幅为2.2米,雾化相对集中;1.5米高度喷幅为3米,雾化效果较好;2米高度喷幅为4.6米,雾化效果不够理想。17升液体喷完需12分钟,稳定喷药飞行时间在每秒2.17米,喷施1亩农田需要1.5分钟。
该县农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无人植保飞机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彻底解决粮油生产的植保问题,他们还将对该飞机的田间实际飞行作业进行试验,采集重要数据,分析使用效果,制订切实可行的操控操作规程,使飞机喷药技术广泛推广成为现实。 方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