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裘云峰
“我们终于把5个自然村的村路都修通了。”近日,记者接到了嵊州市里南乡浪坑村村支书厉国荣打来的热线电话。
今年1月,本报曾对浪坑村一条村路修了25年一事做过报道(3217期第8版《浪坑村村民何时能圆上通车梦》),如今,村路终于修通了,真的为村民们感到高兴。不过,记者从厉国荣的话中也听出了些许无奈:“路是通了,但路面还是黄土和石子,大车不能开,只能开小车和拖拉机。而且路两边的排水沟都没有做好,一遇到下雨天,路面还是会泥泞。”
厉国荣告诉记者,财政补助村里的35万元钱前段时间也都到位了,但钱一下来就全用于支付前期的工程欠款,目前资金还是有缺口,工程也只能进行到这里,路面硬化等后期工程只能等有钱了再继续。
记者问起村里当初未承包出去的山地时,厉国荣说:“山地还是没能承包出去,浪坑村村集体经济本来就薄弱,本想着对外承包点山地增加村集体收入用于修路,但这个路子没走通。如今村里已经着手整理山地,打算种点经济作物。”
厉国荣说,村路修好后,对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今年春茶采摘后,村民们不用再肩挑背扛地把茶叶运出村了;亲朋好友来村里做客,车也能直接开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