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观摩新品种 了解新知识

省农科院邀市民亲密接触农业科技

  •   娇美的作物、清新的空气、热情的阳光。近日,浙江省农科院海宁杨渡科技创新基地迎来了一批热心市民。
      当50余人的市民队伍第一次踏入基地时,立即被品种繁多的农作物吸引了。
    这里的梨树不一般
      在果树育种区里,满目的桃花、梨花开得正热闹。虽然还未到结果的季节,但市民们对汁多、爽脆的早熟蜜梨品种“翠玉”早已有所耳闻。“这个像苹果的梨,是苹果和梨杂交的吗?”、“梨树长这么大要多久啊!育种是不是很困难?”、“扦插怎么插,自己可以做吗?”……正在田间工作的园艺研究所王月志副研究员面对市民抛来的问题耐心地一一解答。同时,他向市民介绍了省农科院近年来育成的“翠玉”梨新品种。“翠玉”既保持了父本“翠冠”果形优美、果肉白细嫩脆、味甜汁多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母本“西子绿”果皮浅绿、果面光滑、果锈少等特点,露地栽培的“翠玉”梨个头平均在0.25公斤左右,最大的超过0.5公斤。
      除了梨,果树育种区内还种植了桃、猕猴桃、葡萄、草莓等多种水果,市民朋友们争相在果树下面合影,大家对这些果树充满了期待。
    宠物兔宝惹人爱
      在兔场,萌态可掬的宠物兔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特别是出生才十几天的兔宝宝登场的时候,更是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惊叹。“这么小,真是太小了,我小时候大概也这么小吧!”孩子的问题萌翻全场,此时即使再胆小的孩子,也会忍不住伸手去摸摸比自己还幼小的生命。
      看兔子的优势位置都被小朋友和照相机占了,站在外围的大人们则忙着向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李进军博士请教养兔知识,“为什么买来的兔子不好养?”、“给兔子少吃点,是不是就不会长得太快?”、“兔子可以像狗一样训练吗?”李博士一一作了回答,同时,他向市民介绍了兔的种类以及各色兔毛的用场,着实让市民增长了不少有关兔的知识。
    油菜成时令蔬菜
      在油料作物区,种植着农科院育成的“浙油50”、“浙油18”等多个油菜新品种。“国内60%的食用油依靠进口,随着近年来用油量的不断增长,要想不依赖进口,必须加强品种的科发,增加油菜的亩产量。这就是我们科研人员要解决的问题。”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张尧锋副研究员告诉大家,由该院科研人员历时十年培育而成的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浙油50”,不光亩产量高,含油量也高,同时,它还是国内两大高产高油低芥酸和低硫甙酸的油菜品种之一。橄榄油的油酸含量为80%,茶油为75%,而“浙油50”的油酸含量竟然高达83%,品质可以和橄榄油相媲美哦。“我们不但有可以榨油的油菜品种,还有可以直接吃菜薹的油菜品种,油菜薹就像青菜心一样割下来炒着吃,可溶性糖含量比青菜高,吃起来口感特别甜糯,是适合推广的时令蔬菜。”市民朋友们对这种能直接食用的油菜很感兴趣,纷纷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
      看着连片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不少市民兴奋地在油菜地里拍照留念。
    木薯零嘴抢先尝
      午餐时,精心准备的番薯和椒盐木薯受到了大家的追捧,烹制速度远赶不上“消灭”速度,大伙儿对这么甜的番薯赞不绝口,尤其是对木薯都感到很新鲜。由于目前省内消费市场上对世界三大薯类之一的木薯宣传、销售不多,大伙儿都对这个原产于美洲的陌生品种充满了好奇。捏一捏,有型有弹性;尝一尝,松软回味鲜。一口一个,绝对是休闲好零嘴、垫饥最佳品、减肥新选择。“木薯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好吃了。以前可是当饲料或者提炼酒精的啊。”年长的市民对木薯略有所知,向工作人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工作人员介绍说,过去囿于储运的原因,木薯产业发展缓慢。现在,通过省农科院科技人员数年深入研究,成功开发的速冻木薯块和木薯全粉专利技术已攻克了木薯不耐贮藏和较难运输的关键难题,实现了木薯周年供应和放心安全食用。据悉,系列木薯产品将马上进入我省市场了,更多市民将品尝到农业科技的新产品。
    食品安全讲座引人入胜
      餐后,市民朋友们观看了基地宣传片,听了由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的王新全博士所做的《食品安全问题浅析》讲座。
      毒西瓜、空心菜传闻,搅得人心惶惶。还有什么敢吃?到底什么不能吃?商家怎样自我要求?民众怎样有力监督?王博士面对市民朋友们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忧虑和恐慌心理,细致地分析了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的道理。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是“空穴来风”大家无需过度恐慌,但也有不少食品安全事件实际是商家道德和良心问题。要协调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农业科研院所正逐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基础研究和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开发,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市民朋友也应主动提高对农药毒性与残留的认识。最后,王博士强调,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应是农户、企业、科研机构、市民等多方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的过程,应调动各方力量共筑食品安全“防护墙”。
      通过王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案例进行阐释,大家对食品安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食品安全的管控有了全新的认识。讲座内容紧贴实际,场内互动热烈。
      据了解,自2011年起,这样的“公众开放日”活动省农科院已举办了四期,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们不光看到了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农业科研过程,更学到了农业知识,体验到了科学的求实与严谨、科技的神奇与魅力。 邵敏
    市民正在兔场参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