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15日,温岭市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补助政策正式出台,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停搬迁和限养区、宜养区内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全面启动。
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禁养区内597家、非禁养区内834家畜禽养殖场关停,启动413家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列入今年减排计划的14家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进展顺利。与此同时,温岭市还委托浙江大学着手编制《温岭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重拳整治,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597家
林龙是石桥头镇的养殖大户,去年11月20日,他的养殖场正式迁入该镇生态农牧示范小区,如今,养殖场内饲养着300多头生猪及80多头肉牛。而此前,他的养殖场坐落在乱岩风景区,由于当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养殖场内的所有畜禽排泄物未经处理便直排车路横河,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当时投入了30多万元建设新养殖场及配套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感觉蛮心疼的。但现在看,猪和牛都住进了标准化栏舍,饲养环境变好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而且利用排泄物来种植养牛所需的牧草,一亩地一年能剩下复合肥购置费千余元。”林龙切身体会了养殖场搬迁后的好处。
笔者在石桥头镇生态农牧示范小区看到,畜禽养殖用房部分已经投入使用,小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也已基本完工。养殖户周岳君说,自养猪场搬到这里后,养殖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养殖规模从20多头扩大到60多头,养殖技术也更加规范。
截至目前,温岭市已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597家,其中生猪29307头,能繁母猪1540头,蛋鸡蛋鸭189845只,肉鸡肉鸭99690只,鸽子29485对,牛232头,羊281头,兔10336只,鹅1220只,发放关停补偿资金818.41万元。
据温岭市畜牧兽医局介绍,在关停养殖场的同时,该市还对禁养区以外的规模化养殖场开展污染治理和关停工作,要求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应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并对养殖场进行设施化改造,2014年对通过治理验收的398家畜禽养殖场发放补助资金483万元。在治理的同时,积极关停“低小散乱”养殖户,2014年对非禁养区内关停的畜禽养殖场(户)共发放补偿资金1138.77万元。
变废为宝,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温岭市柯辰粮食专业合作社位于石桥头镇东浦新塘海塘田上。每天,沼液清运车不停穿梭于合作社与当地各养殖场之间,实时对各养殖场三格式沼液贮存池内的沼液进行清运,并存放于合作社容积为240立方米的沼液贮存池内。“用沼液浇灌稻田和菜地,需求量大着呢。”在合作社社长杨桂芬眼里,沼液可是最好的有机肥料。在整治过程中,石桥头镇乱排乱堆的畜禽排泄物通过干湿分离和发酵处理,如今已成为种植户很喜欢的肥料,实现了种养互补、变废为宝。
根据种养配套、农牧结合、生态循环、零排放的总体要求,温岭市在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过程中,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态消纳的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建设沼液管网设施,沼液贮存设施和购置沼液输送设施,要求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与种植业主签订协议等形式落实排泄物的生态消纳地,实现就近就地利用。对不能就地消纳的养殖场,由沼液服务队用沼液清运车进行异地消纳。
到目前为止,全市所有经治理、提升、改造的畜禽养殖场均已与种植企业(户)签订了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协议书,配套农田10.2万亩,建成沼液输送管道93千米,购置沼液运送车9辆。为鼓励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温岭市财政还对开展资源化利用的按116元/头生猪给予补助。
陈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