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祝玮
近日,农业部推介发布了2015年170个农业主导品种,其中浙江选育的“中嘉早17”、“中早39”、“内5优8015”、“中浙优1号”、“秀水134”、“天优华占”等6个水稻品种和油菜品种“浙油50”、番茄品种“浙粉702”入选。
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选的8个主导品种,都是我省近年来培育的优质高产品种。其中,“中嘉早17”、“中早39”、“内5优8015”、“中浙优1号”、“天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已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秀水134”是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单季晚粳稻品种,是目前常规晚粳稻品种中产量水平最高的品种之一。
近年来,主导品种在生产上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据了解,“中嘉早17”田间表现茎秆粗壮,穗型和着粒密度较大,苗期耐寒性和灌浆结实期耐阴雨能力较强,抗逆性较好,生育期适中,其农艺性状、适应性和丰产性较好,高产稳产,目前已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稻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中早39”熟期适中,适应性广,凭借高产、高结实率和突出的抗病性、抗倒性,近年来在早稻生产中脱颖而出,特别是抗稻瘟病性能在同类早稻品种中处于前列,一般亩产可达550公斤以上,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省及安徽省长江以南白叶枯病轻发区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内5优8015”田间表现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综合性状好,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中浙优1号”是迟熟籼型杂交稻,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青秆黄熟,产量高、米质好,适宜在南方籼稻区种植;“天优华占”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而“秀水134”生育期适中,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丰产性较好,易种,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粳稻区作单季种植。
除水稻外,省农科院选育的油菜品种“浙油50”也入选主导品种之列。“浙油50”是个高产高油的油菜品种,在2013年全省农业吉尼斯粮油亩产挑战赛中,一举破了油菜单产和百亩方记录,分别达303.8公斤、286.4公斤,比原纪录“浙大619”和“沪油17”分别提高25.3%、38.2%。该品种熟期适中,株型较紧凑,丰产性好,含油量高,品质优,适宜在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同样由省农科院选育的番茄品种,“浙粉702”也是个优良的品种。该品种一大特点,就是耐贮运,一般番茄只能保存一周时间,而“浙粉702”可保存10天以上,十分利于长途运输。浙粉“702”果实肉质厚,硬度高,口感爽脆,耐贮运,商品性好,品质佳,宜生食,产量较高,全国各地均可推广种植。
虽然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的都是我省近年来培育的优质高产品种,但专家提醒,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属性,在栽培技术上也有一些不同的注意事项,要留意咨询当地的农技人员,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优中选优,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