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清早4点起床,召唤采茶工上山采茶,忙碌一天过后,还要将当天所采鲜叶炒制成成品茶,工作结束通常已是凌晨,休息没多久,又得开始忙碌了。这就是杭州市西湖区白乐桥村60岁茶农邓维金春茶期的日常作息。“大概要持续1个月左右吧,过了4月20日就不用那么赶时间了。”邓维金告诉记者。
白乐桥村位于西湖龙井茶的北高峰产区,该村有着悠久的制茶传统。在邓维金记忆中,跟他年龄相仿的人,几乎人人都会采茶、炒茶。“我年轻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无论男女都要学的,这是我们茶产区人吃饭的手艺。”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工作,学制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村里会炒茶的大多过半百了,最小的也有40多岁了。
据邓维金介绍,一到采茶季节,就会出现人手紧缺。他家承包了9亩茶山,从3月21日开采,得在一个月内将茶叶采完,否则茶叶就不值钱了。有时找不到采茶工,就要全家上阵,一起上山采茶。而炒茶时,家里的年轻人帮不上忙,就只能由邓维金和他的妹妹轮番上阵,每人每天要炒茶七八个小时。“想买台炒茶机,又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邓维金说道。
为此,记者联系到省农机局工作人员。像邓维金家这种情况,可以购买单筒的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可以节省很多人工成本。此类炒茶机的价格在6000-8000元左右,现在还能享受2000元的购机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