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回访

一条消息挽回茶农10万元损失

  □本报记者 蔡希师
  叶樟华是松阳县新兴镇下源口村人,松阳县是产茶大县,叶樟华也从事着茶产业工作。据叶樟华介绍,村里有近1250亩的茶园,大小茶叶加工户40多家,农户90%以上收入来自茶产业。本是一个靠“茶”吃饭的村,去年10月份却遭遇了“茶苗冷”,让大家都乱了阵脚,焦急万分。
  原来,该村在发展茶产业时,除了种植茶树以外,还会培育茶苗出售。往年在茶苗成熟季时,金华、四川等地的客商会纷纷上门求购,品相好的甚至供不应求。可不知为何,去年的茶苗遭到了市场冷遇,不仅上门求购的人没了,连销售都成为了大问题,到10月底还有2000万株茶苗卖不掉,按当时平均1毛/株的茶苗价计算,预计损失将在200万人民币左右。
  正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叶樟华突然想起了自己经常翻看的《农村信息报》。作为省内一家专门为“三农”服务的报纸,向他们求助会不会有效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叶樟华拨通了报社的联系电话,把村里遇到的困境告诉了记者。记者了解了详细情况之后,在当期的报纸上就刊发了这条求助信息。“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杭州、衢州等地的很多客商打来电话咨询,说是在《农村信息报》上看到的售苗信息。”叶樟华告诉记者,就是《农村信息报》帮忙刊登的这条求助信息,让他们在一周内以1毛/株的价格卖掉了200多万株苗,一个月后,茶苗的价格就已跌到了6分/株,这条信息起码为村里挽回了近10万元损失,大家对《农村信息报》都感激不尽。
  叶樟华同时也向记者建议,希望以后《农村信息报》多刊登一些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让农民们能够更便捷地了解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