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农机化

行业论道

科技创新决定中国农机化未来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开创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来,我国农机化事业实现了历史上的大跨越,为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城镇化、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快速推进,农村劳力短缺、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大背景下,解决“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认为,持续推进农机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而科技创新则决定着中国农机化的未来。
  当前,我国农机化领域和农机装备还有很多短板甚至是空白,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农机化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地位不明确,政府对公益性农机化科技创新持续稳定的支持机制尚未建立。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足,难以支撑重大农机产品创新和农艺制度变革。
  罗锡文表示,加快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实现农机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迫切需要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农机化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明确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基础性地位,建立农机化科技创新的稳定投入机制。增加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农机岗位专家,加强农机与产业的结合,着力解决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强化公益性和基础性地位,增加科研投入扶持农机化科技创新;围绕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科研分散、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发和检验测试中心,凝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二是在农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项目为纽带、产业为依托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各方优势,提升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农机化专业学会、协会和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的作用,积极探索以专业学会和协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产业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机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
  三是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超前部署,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重点围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进行农机化科技创新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编制,制定农机化科技创新阶段性目标与发展路线图,逐步构建我国自主、可控、安全、绿色、高效的农机化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配套体系,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罗锡文表示,目前,我国农机化正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研机构和院校特别需要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政产学研推结合、作业服务模式、农艺农机融合、农机企业的自主创新、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加强创新,加速推进农机化创新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王建鹏 白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