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每至春节前后就会出现一波“相亲、结婚族”,回来结婚的人多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还有一部分是在外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前者的“回归”显得自然而然,后者的“回归”却让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庄稼人陷入困惑。
杨世杰今年27岁,出生在安徽省固镇县一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小坚信像自己这样的孩子唯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所以杨世杰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2岁大学毕业,他在上海找到一份跟自己大学专业相关且看似体面的外贸工作。
工作5年多,一直没谈到合适的女朋友。家人看他在城市找不到媳妇,去年就开始在老家给他张罗着找。杨世杰的母亲说,按老家的风俗,十八九岁才是相亲的黄金年龄,像她儿子这样年近30岁的农家孩子,媒人都不愿牵红线。“在城市谈对象没房没车没存款,谈不起,在老家农村又被嫌弃年龄太大,不好找。更重要的是让人家笑话。”杨世杰说,这个春节,他在老家相亲3次,没一个谈得来。
记者了解到,像杨世杰这样的农村大学毕业生非常普遍。他们是村里走出去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做着一份待遇一般的工作。在城市,他们努力奋斗但积蓄有限,谈不起对象,不得不退守农村老家;在农村,因没有体面工作,加之年龄原因,也不受农村姑娘欢迎。
(据人民网 成展鹏 赵强/文 201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