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占用耕地时,把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抢救耕地”工程今年将全面推进。就这一流失耕地“起死回生”的话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近日接受了媒体采访。
王世元说,耕作层是耕地精华。长期以来,我们占用耕地后,把耕作层土壤当土料用甚至废弃,浪费惊人。自然形成1厘米厚土壤需要200年,1厘米厚耕作层土壤需要200至400年。一定要把巨大财富抢救出来。土壤蕴含大量生物种子,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王世元表示,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仍高度重视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通过专门立法、专门机构管理。我国更要有急迫感。多年来,我国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良田。1996年至2009年间,全国减少耕地逾2.03亿亩,大量是优质耕地。仅东南沿海5省就减少水田1798万亩,相当于减掉福建全省水田。按吨粮田标准,相当于损失180亿公斤粮食产能。
今后国家建设还要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如不抢救,就将永久损失,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巨大。王世元强调,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以每年占用耕地500万亩推算,全部进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可再造200万亩以上优质耕地或改造中低产田350万亩、提高耕地质量等级2等以上。王世元称,目前全国已有约三分之一省份开展了这项工作,10年累计剥离耕地100万多亩,剥离土壤2亿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120多万亩,稳定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王世元强调,在全国推行土、壤分离这一工作,技术可行,也势在必行。这是新形势下耕地保护的重要任务,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建设总体规划,“谁用地、谁承担”。用地单位是责任主体,政府部门承担组织协调责任。要与土地整治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治沟造地、移民搬迁等工作整体推进。
(据新华网 王立彬/文 201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