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浙江省名品博览会暨浙报传媒O2O嗨淘节”上,10家温岭商家,都拿出了各自的法宝,受到欢迎。这些特产为什么能赢得市场,背后有什么故事?“天下白鲞数台州,台州白鲞出松门”。说到白鲞,很多人会想到松门,而说到松门白鲞,就不得不提温岭市澄川白鲞专业合作社了。这个用松门镇的别名“澄川”注册商标的合作社,可以说是各地农博会的“明星”,只要一出场,就会吸引不少人的眼球。“我们不愁销售,尤其是最近,更是来不及生产。”合作社负责人陈新伟说。
一个月销售15吨“松鲞”
不久前,笔者走进澄川白鲞专业合作社,入眼的是满场正在晾晒着的墨鱼鲞、鳗鲞、白鲞、水潺鲞等,“这段时间阳光很好,每天我们都会收购原材料制成各类鱼鲞。”陈新伟说,阳光晒出来、西北风吹出来的鲞更有传统风味,口感也更佳。在澄川白鲞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鲞都是靠这种传统方式制作出来的。
让鱼鲞加工上档次、上规模,是澄川白鲞专业合作社的宗旨。除了保持传统的松鲞制作技艺,从选料到剖、腌、洗、晒、包,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合作社还投巨资建立了标准加工场、冷藏仓库、大型烘道车间、检测仪器及真空包装机等设施,保证了鲞的质量,使“松鲞”走上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规范化经营之路。“以前只能在沿海城市销售,如今,‘松门白鲞’旗下的几十种产品,不仅在椒江、路桥、温岭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卖得好,便利的交通还让我们的鲞远销全国各地,在上海、杭州、宁波、山东等地都拥有固定市场和信誉。”陈新伟说,“几乎每天都有客户到我们这儿来收购,一买就是几千上万斤,合作社一个月基本上能销售15吨产品。”
品牌是市场的敲门砖
之所以有此成绩,在陈新伟看来,除了质量可靠外,品牌更是市场发展的敲门砖。
显然,陈新伟早早就开始重视品牌建设,除了注册鲞福牌、澄川牌两个商标外,通过历史资料的挖掘,还把产品特色与历史文化结合,请专业设计公司为产品量身打造产品包装,强化了品牌效应。
陈新伟介绍,为了发展松门的传统食品,重新打响“白鲞之乡”品牌,2007年合作社成立起初,就打起了“传统文化促品牌,品牌保文化”的响亮口号。之后,他们也一直是这样在做的。相关部门对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进行普查建档,陈新伟积极配合,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字资料、照片,合作社的松门白鲞加工技艺还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澄川松鲞”也被浙江省商务厅正式认定为“浙江老字号”。
合作社抱团“打天下”
不仅如此,陈新伟更是将展销会当成了宣传平台。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中国(宁波)食品博览会、温岭市农业博览会、杭州农博会……各地农产品的特色展示会和展销会上,几乎都能见到“澄川松鲞”的身影。“上个月月底,我们还参加了路桥、金华等3个展销会。”陈新伟说,他们的“松鲞”更是多次在浙江省农博会上荣获金奖。
合作社步入规范化运作后,为做大做强松鲞文章,陈新伟又一次联合镇上其他8家合作社成立了“温岭市松门白鲞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联合营销。“松门的鱼鲞不止我们一家,但这几年大家总是各自为战。联合社成立后,就可以统一品牌,抱团‘打天下’,把松门的海货干制品推向世界,让松门白鲞、松门加工走得更远。”
赵碧莹 江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