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由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研究制定的2015年粮食产销工作政策意见即将出台,以便让农民早日吃下了“定心丸”。今年的粮食补贴政策经整合改革后,规模种粮将获得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粮食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粮食产销政策改革事关千万农民切身利益。从近些年实践来看,我们的饭碗里要装上更多的“浙江粮”,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十分关键。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扶持,确保投入力度不减少、增幅不下降;进一步强化激励引导,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粮食生产补贴类别广、环节多、单笔补贴资金少等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也是本次政策整合改革的重点。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省级将整合粮油种植大户直补、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包括水稻机插、油菜机收和农作物统防统治)、水稻集中育秧补贴等政策,统一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资金,根据各地粮食生产任务、规模种植面积、社会化服务面积及粮食生产考核情况等因素,将补贴资金切块下达到各县(市、区),由各县(市、区)连同当地补贴资金因地制宜出台具体化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规模种粮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对规模种粮农户的直接补贴,补贴对象为从事水稻、大小麦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各地可安排适量资金,对为散户提供水稻机械化统一育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并达到一定服务面积的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给予“以奖代补”等补助。同时,对油菜规模种植大户可视情给予补助,具体起补面积、补贴标准等由各地自行确定。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调整,从方向上来说,是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规模化生产的扶持力度;从操作环节来说,是进一步加大了县(市、区)对粮食生产补贴资金使用的主导权,以便根据各地实际将资金补到最重要的对象、最急需的环节。
【新闻链接】
政策信息早知道
根据记者采访了解,今年我省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
种粮农机优先补贴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统一育插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推广;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满足用于粮食生产的购机需求,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机器换人”。
项目青睐基础设施
省财政继续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奖代补和水稻生态补贴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等。继续实施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加大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的农田路、渠、沟等基础设施,以及粮食烘干、育秧和生产资料临时仓储等粮食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承接项目,并向整村整组连片集中流转土地用于种粮的区域倾斜。
粮食功能区制止“非粮化”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破坏耕地行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护,制止“非粮化”,禁止“非农化”及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和挖塘养鱼等。除建设育秧中心等粮食生产配套设施外,凡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开展的设施大棚建设,不得享受农机补贴等农业项目补助。
旱粮直补依然给力
继续实施旱粮种植直补政策,省财政对在经省、市、县(市、区)农业部门认定的旱粮生产基地(冬闲水田和旱地连片100亩以上)内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大豆、蚕豆、豌豆、杂豆、高粱、荞麦的种植者(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按种植土地面积给予每亩125元的直接补贴;对在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100亩以上的种植者(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每亩20元的直接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