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
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绵羊品种,原产于太湖流域,属国家重要畜禽遗传资源。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把大力发展湖羊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一手抓生猪等主要畜禽调量提质,一手抓湖羊等特色产业振兴,有力地推动了湖羊产业的转型发展。目前,我省常年湖羊饲养量稳定在220万只左右,占全国的65%,已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生态羊助力秸秆综合利用
当前,由于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污染等问题,许多地方对养殖业敬而远之。如何让畜牧业走出生态循环的路子,对正处于畜牧业转型期的浙江来说显得尤为紧迫。湖羊养殖因为本身就具有节粮、绿色、低排放的优点,各级政府作为生态产业加以扶持。
不久前,海盐县首届湖羊节在通元镇丰义牧业湖羊交易中心闭幕。走进通元镇,除了尚未褪去的节日气氛外,该镇探索创新的“湖羊养殖-羊粪还田-稻麦种植-秸秆喂羊”的生态循环农业链仍被人津津乐道。
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加工后作为湖羊的饲料,而羊粪则作为肥料再还田,秸秆被充分利用,不必再一烧了之。位于通元镇的浙江鑫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2013年便率先探索了这样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据负责人俞金星介绍,该公司共流转土地2000多亩,其中1700亩种植水稻,300亩种植蔬菜瓜果,2013年7月开始发展湖羊养殖,目前存栏湖羊近2000头。“我们一方面种植水稻、果蔬等优质农产品,然后利用稻草秸秆、玉米秸秆、毛豆秆、果蔬废弃叶等作为湖羊养殖的青贮饲料,湖羊排泄物再还田提升地力,形成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
除利用自己农场的秸秆外,俞金星还收购周边农户的稻草秸秆,100公斤秸秆换100公斤羊粪,“没想到这样的物物交换颇受周边农户捧场。”俞金星说。
海盐县畜牧兽医局局长肖再良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晚稻收割季节,到处焚烧秸秆,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鑫森农业这样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减少秸秆焚烧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并且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发展。”
湖羊正帮助全省各地许多种植户解决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等处理难题。“湖羊以草食为主,可以消耗多种作物秸秆,其排泄物肥效好,是种植业的优质有机肥资源。近年来,我们立足生态循环,组织开展梨园养羊、笋壳喂羊、芦笋秸秆养羊等试点,充分利用当地种植业秸秆资源,总结推广了海盐、余杭、长兴等一批典型模式。”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副处长陆建定说,“接下去,我们还要加快发展一批与美丽乡村相适应、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态型家庭农场。在平原农区,要使湖羊成为资源化利用秸秆废弃物的重要渠道。”
经济羊助农增收
小桥流水、青草茵茵,轻柔的“咩咩”声不绝于耳。位于湖州市南浔区的湖州常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生态牧羊图。“上周末有一波杭州来的游客,点了两头湖羊,现杀现吃,每头的价格是2000元。”该公司总经理阮奇奇说,“来的游客都觉得性价比很高,那是因为我们的养殖基地比较特殊。”
阮奇奇介绍,该养殖基地的羊舍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羊粪、羊尿、雨水被区分开来,完全做到雨水和污水分离,收集起来的羊粪、羊尿则成为上等有机肥。“这里不仅闻不到异味,还成了城里人休闲观光的乐园。”阮奇奇说,养殖基地共500亩,其中100亩种植单季水稻,100亩种植黑麦草、玉米等可作为湖羊饲料的农作物,其它的用作采摘、餐饮和垂钓。
“湖羊可把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全部消化,产生的排泄物又用到了种植地里,我们基地的饲料和肥料都是自给自足的,每年可节省近一半饲料成本。”阮奇奇说,“饲料自己生产,羊的品质自然更好,所以游客对羊肉口感赞不绝口。”“湖羊作为草食动物,一方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废弃物清道夫,南浔区湖羊年消耗稻草秸秆1.3万吨,另一方面还能变废为宝,产出优质有机肥。”南浔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吴豪告诉记者。“附近村庄的稻草秸秆都在我这里。”湖州雅克湖羊生态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谢伟带记者参观了其堆放湖羊饲料的仓库,“我这里存栏湖羊3000多头,一年还能有3万包有机肥卖出去,产值15万元。”原先在杭州从事物流行业的谢伟,2012年投资600多万元从事湖羊养殖,其2014年产值500多万元。
吴豪告诉记者,以湖州练市年丰湖羊生态养殖场为实施主体的南浔区练市湖羊精品园,在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扶持下,已经建设成总面积达105.2亩的综合园区,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运作发展,将本地600多户养殖散户集中到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中,大量产出优质种羊和无公害商品羊,产值达789.6万元,户均创收1.32多万元。
近年来,浙江省湖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突破传统太湖养殖主产区,跨过钱塘江,向全省发展。在杭州、金华、绍兴、丽水、宁波等地都已经实现规模养殖。湖羊养殖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调查数据显示,近两年每只商品羊可以带来500元左右的收入,2014年全省湖羊养殖业产值达14亿元。
浙江打造全国“领头羊”
作为浙江省一级种羊场,湖州练市年丰湖羊生态养殖场每年都要向新疆、云南、河北、河南等地提供优质种羊5000头。负责人朱仲豪告诉记者,外省的养殖场都认准“浙江牌”。
不难看出,湖羊不仅红遍全省,也正乘着这股东风,跨步成为全国“领头羊”角色。
由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西北部省区大力实施退耕还草工程,需要引进优良品种,湖羊就成为首选品种之一。省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师周一新说,目前浙江省湖羊开始批量销往这些地区,每年总量超过5万头,其中新疆建设兵团已累计从浙江省引入3万多头。
对良种湖羊的巨大需求大大加速了湖羊产业的品种保护和开发。周一新说,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一起,从湖羊的产肉形状、羔皮质量、繁殖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不断选育,使湖羊育成率、出栏率不断提高。目前,全省拥有2个国家级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5个一级种羊场和22个二级繁育场,供种能力达到5万多只,湖羊供种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
良种繁育作为农业产业的制高点,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朱仲豪告诉记者,“留种公羊论只卖,价格在2000元至2500元一只,种母羊价格每公斤56元至60元,均大大高于普通羊。”“下一步,我省将突出湖羊种业发展,坚持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优化湖羊产业布局,继续深入实施‘湖羊南移工程’,力争3年内钱塘江以南区块的湖羊存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全省湖羊适度规模养殖水平提高到80%以上;此外,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建设。摸清我省湖羊屠宰、羊肉烹饪、羊皮加工现状,加快培育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型湖羊合作主体和核心种业企业,引导推动养殖、加工、营销等全产业融合,着力在主产区规划建设2-3个湖羊商贸集散中心和现代化集中屠宰中心。”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旭明表示,“力争今年湖羊供种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真正做好全国‘领头羊’。”
编后:近几年来,我省通过实施湖羊产业的拓展工程、提质工程和振兴计划,湖羊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湖羊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尤其是湖羊的加工及销售还比较薄弱。各地要进一步拓宽思路,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湖羊生产全产业链建设。引导推动养殖、加工、营销的融合,使湖羊产业形成从养殖开始到食、用、药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