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官,大抵指七品及以下的“芝麻官”,意思是官职不高,权势较小,不太被朝廷大员们看得起。那时“县太爷”到底是个有多大权势的官儿,今人不得细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县官是古代官吏队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从小吏一步一步升到相位的黄霸
黄霸,西汉阳夏人,史学家班固曾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
黄霸不坐轿,不骑马,骑着骡子带一个管家去上任。进入其管辖的颍川地界,一路上看到逃荒要饭的百姓一拨又一拨,他就和这些百姓聊起来,问他们为何要背井离乡?逃荒者告诉他,因为他们的土地被豪强恶霸掠夺去了,无田可种,不逃荒就得饿死。黄霸说,为何不去县衙告状?逃荒者哭诉:进衙门告状,未开口先挨打,谁还敢去啊!
到了岭武村,满山树木葱郁青翠,牛羊在田间山边吃草,家家炊烟袅袅,一派祥和的景象。同一块土地上,竟有不同村庄,一边逃荒要饭,满目凄凉;一边安居乐业,牛欢马叫。
强烈的对比使他明白,不是颍川“刁民”难弄,而是豪强恶霸作祟。然而,黄霸到任后先不触动和打击豪强地主,他认为打击这些人的时机尚未成熟。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事是重视农桑,发展生产,丰衣足食,使农民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流亡农民见有了出路,便纷纷返乡耕种。
经济上打下一定基础后,他开始打击豪强地主、恶霸、地痞。凡证据确凿,便狠狠地打击,让他们补足拖欠国家的税款,返还强占百姓的土地、粮食、牧畜、房屋。当然,黄霸也不忘教化他们,给他们出路,让其全家老小开荒种田,自食其力。豪强害怕了,便老老实实上缴税收,偷偷地返还强占来的土地,黄霸也就不再追究。5年之后,颍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了繁华富饶之地。
汉宣帝非常高兴,下诏调黄霸出任京兆尹,并赏赐他100斤黄金。他却把100斤黄金捐献给颍川郡修理河道,自己分文不留。
黄霸靠他的政绩和治民教化为先的治国之道,从一个小吏一步一步升到相位,史书上称赞他“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汉宣帝也赞扬他是“贤人君子”、“国家栋梁”。
“芝麻官”海瑞反对贪污
海瑞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之一。他那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和清廉正派、搏击豪强、维护百姓的行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瑞从作教官时起,就禁止学生送礼。在浙江淳安任知县时,虽是百姓眼中的“芝麻官”,他到任后马上定下许多规矩,如均平徭役,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其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反对贪污。
海瑞革去了历届相传的知县常例。所谓“常例”,就是摊派在田赋上的加收,作为县官的补贴。他反对行贿,自己从来不干。有人劝他随潮流一点,他愤然道:“充军也罢,死罪也罢,都甘心忍受。这小偷行径,却干不得!”
照例知县进京朝觐,可以从老百姓头上摊派四五百两银以至上千两银子,以便进京行贿,京官把朝官年看成是收租年头。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只用了路费银四十八两,其他一概裁革。
海瑞在淳安是有名的穷知县,他“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作巡抚时,拒绝人家送礼,连多年老朋友送的人情也婉言谢绝。他做官多年,过的仍然是穷书生的日子。有一天,海瑞买了两斤肉,为母亲过生日。总督胡宗宪听到后,大为惊奇,对别人说道:“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盖笑之也。”罢官到京听调时,穿的衣服单薄破烂,吏部的熟人劝他,才置了一件新官服。祖上留下十多亩田地,除了母亲死时,朋友送一点钱添置了一点墓地外,没有买过一亩地,买过一所房子。买墓地用了一百二十两银子,也是历年官俸的积余。
海瑞从“芝麻官”做起,刚直不阿,廉洁奉公,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封疆大吏。就在海瑞死前三天,兵部送来柴火银子,一算多了七钱银子,他还让退回去。
小官巨贪王伸汉
嘉庆十四年,发生了一起小官巨贪的事,即王伸汉冒赈谋杀案。这个王伸汉为陕西渭南人,监生出身,捐了个从九品,后来又捐升知县。知县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是个“芝麻官”。
嘉庆五年,王伸汉署睢宁知县,十一年改任盐城知县,后来山阳知县出缺,两江总督铁保奏请以王伸汉署理县事,理由是山阳县是个交通要道,“若非精明强干、熟悉河漕情形不能胜任”,称王伸汉“心地明白,办事认真……今以之调补,实属人地相宜”。显然,在上级领导的眼里,王伸汉是一个能吏。
王伸汉确实是个“能吏”——能贪的官吏。在此之前的嘉庆十三年,黄河决口,淮安一带首当其冲,房倒屋塌,人民流散,饿殍遮道,皇帝下诏发放救灾款。山阳县共领到救灾款九万余两银,王伸汉一面谎报灾民人数,冒领救灾款,一面缩减实发数目,克扣救灾款,一个人就贪污了二万五千两,占去救灾款的近四分之一。
王伸汉贪污很有一套,将上上下下都打理得很好,给了他的直管上司淮安知府王毂一千两银好处费,实现了“利益均沾”和攻守同盟。要不是朝廷派查赈委员,新科进士李毓昌一行到灾区查视赈灾工作,发现王伸汉的冒贪行为,让王伸汉起杀人灭口之心,最终不慎留下破绽,王伸汉就能将这数万两银子吞下去。
案发之后,嘉庆帝痛恨至极,命将王伸汉斩立决。他的几个儿子成年后被发配新疆,有两个死在流放地,遗孀孤苦无依,还要缴纳罚金。
(摘自《解放日报》 王一/文201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