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从2014年初开始,共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市场、信息、资源、线路共享,不仅打造了京津冀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同时也带动农村地区,特别是“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经济发展。
天津:观光精品线 助农民增收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山、水、河、湖、海、湿地齐全,休闲观光游资源丰富。去年,天津与北京签署休闲农业合作协议,同时天津与河北达成了合作推动精品休闲农业线路的共识,三地联合推出的“京津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了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和产品整合开发、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天津市已规划建设9条观光线路,培育发展了蓟县、西青区两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家级示范县,建成水高庄园等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截至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2510家,其中星级示范户1428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28万人,带动农民就业26.1万人, 实现收入10.5亿元。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实力的重要途径。
河北:乡村游成社会投资新热点
日前,在河北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外的一片白色大棚中,亚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休闲农业采摘节正式拉开序幕,上千名游客来到这里,采摘鲜美的草莓。该公司董事长李松表示,这里是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休闲观光基地,主要吸引京津及周边城市居民来此采摘休闲旅游。
这是京津冀三地共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三地合作过程中,河北集中5大旅游区域和33个乡村旅游集群,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据河北省旅游局局长栗进路介绍,河北是一个综合性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广大,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乡村民俗风情多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河北规划了33条乡村旅游带和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开发,近3年来,累计投入省级旅游专项资金超过2.2亿元,支持农村旅游扶贫项目300余个,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52个、省级示范点106个、四星级农家乡村酒店17家。
目前,河北省有400个乡镇和1800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5万人。旅游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
北京:休闲农业拉近城乡距离
大兴西瓜节、平谷桃花节、海淀樱桃节、房山柿子节……在北京各区县举办的具有地方特点的农事节庆活动全年不断,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创意农业论坛等活动穿插其中。通过优化各种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北京将休闲农业与农产品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拉近了城乡距离,推动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休闲农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京郊农民和一部分企业家充分利用自然、文化、科技等资源,将传统农业向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推进,培育出一批北京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探索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在大兴区,当西瓜还是“婴儿”时,就被塞进一个圆形有机玻璃罩,等西瓜长到和玻璃罩一样大时,灌入特制的保鲜液,再封住罩口,就成为可长期观赏的艺术品,单个玻璃西瓜价格可达500元。在妫水之滨的延庆,利用豆子天然的形、色、纹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动物形象的妫川豆塑画大名鼎鼎。它以农民手工画为背景,以普通豆粒为材料,古拙质朴,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京西海淀,利用秸秆、芦苇、蒲草,柳条、玉米皮等编成的“草编”包装,让具有悠久历史的海淀京西稻米身价倍增。
产品创意之外,北京还不断开发观光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等休闲农业模式,探索建立了“北京最美的乡村”、星级“观光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品牌。昌平的苹果主题公园、通州的南瓜主题公园、房山的磨盘柿公园、怀柔的城市农业公园、丰台的世界花卉大观园等是京郊大地园区创意型农业的经典之作。
这些园区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各种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为首都市民拓展出五彩缤纷的采摘休闲、观光度假和体验游玩的新天地。如今,全市农业休闲观光园达到1300个,休闲农业成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促进郊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
(据中国经济网 武自然 雷汉发杨学聪/文 201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