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立即引发各方强烈关注。自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有一定篇幅谈及农村教育,今年也不例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将为农村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认为,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与2012年以来国家强调要“纠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激行为”是一致的。“许多村小教学点被撤并后,农村孩子上学非常不方便,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来,证明国家最高领导人也在重视农民孩子上学的问题,不能让农村孩子因为家门口没有学校而辍学。”袁桂林说。
事实上,世界各国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政策的重头戏都是“撤点并校”,但都没有忽略方便就学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农村教育研究,他发现,从2001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各地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开始加速,“平均每一天就有55所村小在消失”。
邬志辉拿出了数据说话——整个农村地区乡以下的小学中,学生数量在240人以下的已经占到全部乡村小学的75.6%;在学生数量不足240人乡村学校中,不足40人的占到了32.6%,41~120人之间的占到34.5%。“随着人口向城镇进一步流动,可能40人以下的学校还会大量增加,小规模学校会越来越多。”邬志辉说。
在邬志辉看来,相较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今年特意增加了“因地制宜”的字眼,“更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能保还要尽量去保,但也不是说大家都是一个模式,不是说学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才可以保,有的10个人你要保,有的两个人你也得保,还是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这个表述同样受到了两位教育专家的关注。
袁桂林认为,这传递出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重视的积极信号。他同时提请注意,乡、村两级幼儿园总体数量是不够的,数量太少,公办的更少。有些民办幼儿园比较分散,质量也不高。现在,关键是要解决幼儿园教师的编制问题,“不能光盖幼儿园房舍,恐怕国家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对招聘幼儿园教师的责任主体给予指导,要不然规划就会落空”。
邬志辉同样认为,本届政府提出“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乡村幼儿园面临着国家政策环境约束的严重问题。“没有编制,便招不到好老师,只能退而求其次,招到当地比较弱的师资,乡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他说。
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幼儿园教师中拥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乡村只有54%,乡镇为66.9%,城市达到76.9%。2013年,国家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已经由2011年的30.8%增加到32.8%,乡村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增加到42.3%。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