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六大亮点值得“点赞”

——盘点2014年浙江农机化工作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鹏
  2014年,我省农机系统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全面提升的要求,以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为方向,优结构,提能力,增活力,农机化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政策创新试点持续深化
  作为购机补贴政策创新试点省份,我省在继续深化“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先买后办、审批下放”做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导向、生态导向、绩效导向和市场导向,进一步扩大对象、调整范围、提高标准、简化程序,规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均可享受补贴。
  在补贴额度上,按农业部确定的额度上限进行补贴,并提高重点推广机具省级累加补贴额度和补贴对象年度享受中央资金总额。除继续对烘干机、插秧机实行省级累加补贴外,还首次对废弃物处理设备、捡拾压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具追加省级累加补贴,助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在政策实施中,我省推进政策普惠制,改申请购买机械为申请补贴资金,允许主体先购机再申请补贴资金,并按就近原则办理。这一做法得到了农业部农机化司的高度肯定,认为我省为全国提供了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目前我省购机补贴政策创新做法已在全国全面推广。
  与此同时,继续深化农机化扶持政策阳光行动、风险防控和绩效管理,切实保障财政补贴资金安全使用,提高使用效益。去年,我省财政支持农机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省级以上农机化财政扶持资金5.89亿元,其中中央购机补贴资金4.64亿元(含设施大棚补贴1.62亿元),省级作业环节补贴资金8121.5万元,省级农机化促进工程资金4356.4万元。
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有效提升农机经营者抗风险能力,2014年4月,省农机局与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签订农机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安信农保公司在省内有针对性地推出农业机械及设施设备财产险、驾驶操作人员人身意外险及第三方责任险等险种,填补了我省专业性农机保险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通过帮助安信公司设立保险服务点,引导农机产销企业推行“购机送保险”服务,扎实推进农机保险政策落地,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到2014年底,全省已设立农机保险服务点49个,已投保农机具1528台,保额达3.42亿元。海盐、义乌和萧山等地还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对农机保险进行财政补贴。
  进一步加大农机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农机经营者解决融资难问题。我省农机系统继续落实与邮储银行的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因地制宜联合地方金融机构推行农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联合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已落实农机信贷资金1.2亿元,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肯定。
农机农艺融合和社会化服务深入推进
  农机农艺融合,事关农机化可持续发展。去年以来,省农机局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健全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机制,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如联合省种植业局、省农技推广中心出台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并试验推广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各产业融合示范区(片区、点)305个,其中粮油163个、畜牧42个、茶叶24个、果蔬56个、其他20个。
  同时,继续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等新型主体,强化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调度和管理,联合中石化浙江分公司推出农机作业用油“三优一免”惠农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去年,全省新增农机合作社73个、育秧中心152个、烘干中心195个,总数分别达1382个、1092个和996个。
  农机农艺的深入融合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开展,加速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化进程。去年,全省新增各类补贴机具8.9万台(套),新建钢架大棚、玻璃温室961.9万平方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73%,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到301万亩,比上一年增加10万亩,其中水稻机插面积275.3万亩;新增批次粮食烘干能力近1万吨,达到5.4万吨,全年机烘稻麦超过250万吨,机烘率达到40%;油菜机收面积24.3万亩,在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机收面积的基本稳定;农用无人机示范应用积极稳妥推进,目前全省拥有量达到18架。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一年来,我省农机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安监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强化警农协作机制,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生产较大事故防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与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农机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我省农机部门认真履行农机产品质量监管职责,组建了150余人的农机质量监督员队伍。农机质量月活动深入推进,重点对插秧机、烘干机和设施大棚的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省享受补贴的插秧机、烘干机和设施大棚质量总体较好,安全可靠性高,综合满意度分别达到94.3%、94.9%和96.1%,但售后服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省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总站规范做好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和委托检测任务,共完成30家企业75个产品的省级推广鉴定任务,2家企业4个产品的部级推广鉴定任务,以及88项委托检验任务。
  统计显示,我省去年共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338起,死亡123人,受伤288人,直接经济损失100.1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4.38%、32.42%、21.74%、41.14%,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17起,死亡11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死亡人数减少1人;农机事故万台死亡率为4.06。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道路外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和农机事故万台死亡率均在总体控制考核指标以内,全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向好。
产学研推结合更加紧密
  一年来,我省农机领域的产、学、研、推结合愈发紧密,省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总站、省农业工程学会、省农机学会、省农机工业行业协会、省农机研究院和《现代农机》杂志社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吸纳基层农机部门、产销企业、科研单位、大学院校、生产经营主体等,筹备成立省农机化促进会,顺利通过了省民政厅的批复,将有效构建起农机产学研推相互沟通与合作平台。
  省农机局还指导筹备成立省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创新联盟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此外,根据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实际需求,我省农机系统以应用为导向,按照填补空白、拓展功能(提升性能)两个层次,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农业机械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农机产品的研发方向及重点研发内容。目前,《目录》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支持农机化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去年,农机化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省长李强在调研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机化发展,副省长黄旭明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农机化工作。我省还通过召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举办全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农博会现代农业装备展、农用无人机作业现场会、水稻机械化穴直播观摩会及农机系统干部、实用人才培训班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宣传力度,省内主要媒体多次予以关注、报道,为我省农机化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