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两美”浙江建设在农村扎实推进
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后,我省各地农村着力推进以治水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率先实施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彰显江南农村特色。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产管并举促提质、安全放心美生活”为主题的浙江“两美”农业建设也全面推进,农村掀起了“两美”浙江建设热潮。
NO.2 深化农村确权赋权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深化农村确权赋权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是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各地围绕改革目标,有序推进,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三权”变成农民的三张“活存折”、三份“活资产”。全省74.5%的村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NO.3 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
经农业部批准,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立省部共建机制,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到2017年,在湖州、衢州两市和桐庐等16个县(市、区)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建成示范区100个、示范主体1000个、生态牧场10000个以上,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体系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为全国积累经验。
NO.4 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启动
为切实扭转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局面,浙江省委、省政府首开先河、铁腕治渔,开展渔场修复振兴暨以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及其他各类非法行为、整治“船证不符”捕捞渔船和渔运船、整治禁用渔具、整治海洋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一打三整治”行动。目前,全省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7653艘,占核查总数的61.6%。
NO.5 农产品电子商务如火如荼
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农民增收的新利器。2014年,我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达180多亿元。香菇、黑木耳、蜂王浆、生猪、竹炭等20多个农产品试水电商,并先后在渤海商品交易所、舟山商品交易所上线交易。2014浙江农博会期间,参展企业网上销售额达2300万元。
NO.6 我省首次农业现代化评价结果火热出炉
我省首次开展农业现代化评价工作,围绕农业产出、要素投入、可持续发展三大系统制定了26项具体指标。2014年7月,《2013年度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火热出炉。报告显示,2013年,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73.22分,相对于2015年目标值,目标实现度为91.53%,与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标相比,浙江处于总体领先水平。
NO.7 大力发展旱粮促进粮食播种面积突破1900万亩
我省大力实施粮食扩面增产行动,建成高产优质旱粮生产基地574个,2014年旱粮面积达663.9万亩,比上年增加26.4万亩。旱粮占粮食播种面积34.9%,成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功臣”,促进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实现突破,自2010年以来再次站上1900万亩,粮食总产也超过150亿斤。
NO.8 “舌尖上的安全”管理触角延伸到村
2014年,我省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延伸至乡镇(街道),覆盖到社区行政村。所有县(市、区)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所有乡镇(街道)全部组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此举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NO.9 森林浙江建设全面推进
我省出台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深化林业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为动力,通过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发展现代林业经济和弘扬森林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完备、富民林业发达、人文林业繁荣的林业现代化,努力实现“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奋斗目标。2014年,杭州西山天然阔叶林等50片森林获“浙江最美森林”称号。
NO.10 全省设区市主城区全面禁止活禽上市
2014年7月1日起,浙江设区市主城区正式实行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制度。11个设区市主城区全面禁止活禽上市,农贸市场销售来自家禽定点屠宰厂屠宰点、经检疫检验合格的杀白禽。杀白禽经营单位建立信用档案,落实明码标价和食品安全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