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插上新思维、搭上电商,迎来了勃勃生机,他家的农产品从台州卖到全国,甚至俄罗斯。
对于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种粮大军来说,1990年出生的盛建高显得那么另类,而更加与众不同的是,当大多数农民直接把稻谷卖给国家或者市场时,他却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和其他附属产品,网上网下同时销售,将自己的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网上开淘宝 网下送货忙
今年只有25岁盛建高,是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鸿勃家庭农场场主,他的农场总共有290亩水稻,全部采取自产自销的销售模式。2013年6月份,他的淘宝店正式开张。万事开头难,头4个月网店没有一个单子,直到10月份才接到第一单。经过一年多的坚守,目前他的网店基本稳定,每天都能接到订单,2014年网络销售额达10万元。
上个月30日,当笔者来到鸿勃农场时,看到盛建高正将一包包的米糠进行打包,准备发往外省。从外形上看,盛建高有着一张白皙、文静的脸,这很难让人把他与农民联系起来。“这是昨天江西一位客户在网上预订的米糠,本来预订10吨,我考虑到数量太大就先发1吨,让客户先试一下产品怎么样,满意的话再全部发货,这样假如客户不满意退货了,运费、时间等对我和客户来说都损失小点。”说起自己的淘宝生意,盛建高讲得头头是道。
盛建高的鸿勃家庭农场淘宝店货架上有大米、杂粮、米皮、米糠、菜籽油等。为了让自己的大米与众不同,盛建高今年种植的290亩稻谷全部采取人工插秧、人工晒谷,大米不打蜡、不抛光,用简易、透明的尼龙袋包装;为了保证大米的新鲜度,盛建高要求顾客提前两天预订,他每两天碾一次米,与快递公司签订“江浙沪24小时到货,江浙沪以外3天内到货”的协议,保证客户能够吃到最新鲜的米;为了说明自己的农产品是自产自销,他将“人工插秧、晒谷、田间自然环境、庄稼长势、收割、送货”整个生产过程以及“大米检验报告单”,用相机拍下来并放到网店里。除了网店,他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微店为自己的农产品吆喝。
相比网店的被动销售模式,盛建高的线下送货上门则来得更加积极主动。为了扩大线下销路,他采取了先送顾客大米让其免费品尝,然后再购买的方式。同时,由于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他的大米在市场上无论品质还是价格都有一定的优势。“2013年只有20亩左右的粮卖给国家,2014年全部自己卖。”盛建高对自己的农产品信心满满。
挖掘附加值 一粒稻谷多重效益
“米糠可以卖给顾客当猪、鸡、鸭、鹅等畜禽饲料,米皮可以食用、治病、当面膜用。”
与其他农民种粮卖稻谷、只赚稻谷的钱不一样,盛建高不仅将稻谷碾成大米卖,还加工出了米糠、糙米、米皮,几乎挖掘了稻谷所有的附加值,实现一粒谷多重经济效益。
这些新的思路得益于盛建高的用心观察和敏感的商业意识。以米皮为例,有一次他在网上偶然遇到一位陕西的顾客,说他父亲生了病,医生嘱咐其每天都要吃一些米皮,这样对病情有好处。盛建高上网一查,果然米皮有降低坏胆固醇和抗癌的效果,于是他决定将米皮开发出来卖,目前销往全国,网上销量排全国前三。
盛建高还采取了水稻和油菜轮作的种植模式。下半年割完水稻后,种上油菜,榨成菜籽油。2013年该农场试水种植的20亩菜籽油销售一空,2014年290苗菜籽油也全部被预订完毕。
创业没有不辛苦 不后悔当农民
上午开车送大米,下午3时后打包处理网络订单,手机上装有淘宝软件,常常与客户聊到凌晨两三点;不仅要和父母一起管理生产,更要全权负责市场销售,25岁的盛建高完全进入了农场主的角色。
创业者往往不走寻常路。盛建高没有像多数年轻人一样,念完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2009年刚上完高三上个学期,他毅然放弃高考,南下广东闯荡。在广东,他打过工、摆过地摊,利用自己赚来的5000元和从父母那里借来的5000元开始创业,经营一家卖百货日用品的小店,赚了十几万元,可是后来还是亏了。
年轻就是资本。2012年,盛建高回到台州,总结之前教训,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家当农民。盛建高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从14岁就开始种田,拥有近50年的水稻种植经验。他从此一边跟在父母后面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查资料自学,结合之前创业积累的经验,一步一步开拓市场。2013年,他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取名为“鸿勃”,寓意为“鸿鹄之志,勃然奋励”。传统农业遇上新思维、搭上电商,迎来了勃勃生机,农场从最初的33亩发展到现在的290亩,产品从台州卖到全国,甚至香港、俄罗斯。
年纪轻轻就去当农民,不觉得辛苦和可惜吗?盛建高说:“不管社会怎样发展,饭总要吃,地总要有人来种,行业无贵贱,创业没有不辛苦的。人生短短几十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没有什么后悔的。” 陈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