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依法治农,护航浙江现代农业

  □本报记者 俞廷尚
  法治,当下中国社会高度关注的热词,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与生活。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普法宣传,推动依法行政,强化执法护农,依法治农力度不断加大,成为法制浙江建设的一大亮点。
  刚刚结束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着力推进法治农业建设,为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依法治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依法行政,让权力运行在法治轨道上
  作为省农业厅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完成的行政许可网上全程审批第一单的受益者,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质量管理部副经理梁剑锋说起5个月前的那次网上审批,至今记忆犹新:“去年8月8日,我们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向省农业厅提交了一个产品的审批材料,3天后就拿到了批准文号,真是又快捷又方便!”
  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是我省“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把梳理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政务服务网建设作为撬动自身改革的“杠杆”,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坚持职权法定、依法行权,让权力运行在法治轨道上。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省农业厅从梳理审批事项入手,找出不适应法治政府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行政审批制度和环节,并提出解决方案。
  理得清,更要放得下。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认为,行政审批改革犹如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要努力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
  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省农业厅进一步加大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厅本级29项行政许可事项,除涉及公共卫生安全、产业安全和专业技术资质及农业部下放等事项外,其余均委托下放,并实现了放管并重、放而不乱、放而有序,有效推进了行政审批扁平化管理。
  去年6月,省政府“晒”出权力清单,省农业厅行政职权从15大类356项,减少到7大类70项,精减了80%。目前,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公布已基本完成,责任清单也在有序推进。
  为更好地依法行政,省农业厅狠抓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农业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建立厅本级农业法制联络员制度,推进公职律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
完善立法,保驾护航促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出台后,农机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每年都在加大,农机化发展速度和质量大幅度提升。”绍兴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银燕介绍说,目前,他拥有各类农机65台(套),3100亩耕地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随着我省农业法治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像金银燕一样享受着政策红利。
  我省坚持立法先行,将农业领域的改革创新置于法律框架下。同时,根据我省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实际,更加注重农业立法质量,力求每一项立法都能符合时代精神、反映发展变化、得到群众拥护。
  农产品质量是“吃得安不安全”的重点,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为适应社会需求、回应百姓关切,我省从立法入手,积极做好《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草案起草、调研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相关工作。目前,《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已经省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和省人大常委会初审通过。从条例(草案)来看,我省计划建立起一个贯穿生产和销售的“全链条”质量安全责任监管体系,力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
  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已列入2015年省地方性法规一类立法计划,这将从法律层面规范我省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我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及时推动修改、废止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规章,努力做到立法与改革发展同步。
  去年,省农业厅根据关于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立法问题梳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等3件法规涉及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条款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目前,我省有效的农业地方性法规8件、政府规章12件,农业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基本健全。
强化执法,“绿剑”护农保民生
  去年5月,温岭市滨海镇吴女士的葡萄园,因使用了一种名叫“麦畏·草甘膦”的新型除草剂,出现了新叶皱缩现象。接到吴女士的投诉后,温岭市农业执法人员和农技专家立即前往基地察看,认为这种除草剂对葡萄树产生了药害,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在执法人员的调解下,吴女士得到了相应的赔偿。
随着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执法工作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在前几年每年组织三次全省性“绿剑”执法的基础上,2014年,我省的农业行政执法再次升级:推行“3+X”绿剑行动计划。3,即“绿剑”春季、秋季和保安全集中执法行动;X,即突出专题性、灵活性和经常性,开展若干次有针对性的专项执法行动。当年,省农业行政执法总队组织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蚕种两个专项执法检查,杭州、宁波、绍兴、丽水等地开展了高温季节果蔬用药专项检查,温州开展了“绿剑”护茶、护梅专项行动……
  过去两年,全省每年都出动执法人员6万人次以上,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及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各类主体4万家次以上,查获假劣农资600多吨,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600起左右,罚没款金额800万元左右。
  在强化执法的同时,我省农业执法工作着力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化执法转变,成绩有目共睹。
  执法制度建设有力推进。创新推出了执法建议书、大要案通报表彰、案件督办、信息通报等“四大”办案机制,农业投入品监管长效机制等建设如火如荼;
  执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执法业务培训每年举办,行政处罚案卷优秀率连续5年与江苏等地并列全国第一,执法装备建设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
  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27个市、县(市、区)成为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慈溪市、东阳市和杭州市余杭区三个执法大队成为全国示范窗口。
  维权服务有效加强。2012年至2014年,全省共调处各类农业生产事故1164起,为农民争取赔偿(补偿)1581万元。
大力普法,唱响法治主旋律
  2014年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当日,慈溪市农业局在峙山法治文化广场开展涉农法律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分发法制宣传资料、展览法制宣传图板、组织法制谜语竞猜等,为依法治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厉行法治,普法先行。伴随着农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我省农业普法工作日益向纵深发展。
  省农业厅积极抓好全省农业系统“六五”普法规划,修订《常用农业法律法规选编》,编制农业法律电子书,进一步推动全省农业系统“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2013年,在全省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体会议上,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就农业普法工作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推荐省农业厅政法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普法办。
  为了让农业法律法规深入基层,我省农业系统采取微博、微信、宣传资料、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宣传,普法活动有声有色,学法守法遵法用法的氛围日渐浓厚。“农业法律进千企入千社”专题普法活动,把法律法规知识送到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手中。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共组织普法人员进企入社8864家,举办专题宣传活动853场、参与人数66147人,开展培训43次、培训49163人,发放宣传资料345811份,张贴标语17401张,悬挂横幅(含电子显示屏)3931条,唱响了依法治农主旋律。
  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还结合新法新规的出台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等,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牢固树立依法治农的理念,提高依法治农的办事能力,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巨轮前行,法治护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为依法治农指明了方向,我省农业法治建设必将继续深入推进、更富成效,护卫我省现代农业这艘巨轮前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