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种业

近半农作物新品种由企业育成

我省种企商业化育种步伐加快

  □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王仁杯 石建尧
  本报讯 近日,涵盖了旱粮、蔬菜、果树、茶树、食用菌、中药材和花卉等7大类作物的39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进入公示程序。令人欣喜的是,其中有19个品种由我省种业企业独家或合作育成,占比达48.7%,比前三年平均值增加21%。记者从省种子管理部门获悉,在国家和省扶持现代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下,我省种业企业正逐步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育种步伐明显加快,选育审定的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去年我省共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3个,其中有35个品种由我省种业企业独家或合作申报,占比达47.9%,比前三年平均值增加15%。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批国有科研院校的科研人才开始向种业企业流动,增强了企业的商业化育种能力。截至去年底,我省86家持证农作物种业企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200多名,约占全省种业企业总人数2216名的10%,其中11家优势种业企业的育种人员占比约13%,比全省持证企业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育种机制的创新为企业的商业化育种开辟了新途径。近年来,我省优势骨干种业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全方位开展育种攻关。据调查,我省11家优势骨干种业企业分别与国内外40多家科研育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10家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设立了内部科研育种机构,有9家配备了自有科研育种设施设备。如勿忘农种业公司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种业研究院,并与荷兰荷润集团成立浙江联荷农业有限公司;宁波市种子公司与宁波市农科院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开展水稻育种攻关;绍兴市舜达种业公司则长期聘任绍兴市农科院的6名育种人员开展商业化育种;浙江美之奥种业公司去年在美国组建了美之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高薪聘请当地生物技术专家建立十字花科作物商业化育种平台。
  科研育种基地的建立为商业化育种提供了必要保障。勿忘农种业公司在萧山、海南等地初步建成1000余亩的科研育种基地,宁波种子有限公司则立项建设“籼粳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精品园”,面积达100亩。浙江美之奥种业公司、浙江之豇种业公司、杭州良种引进公司、金华三才种业公司、浙江可得丰种业公司、绍兴舜达种业公司等种业企业也正在加快建立自己的科研育种基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