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2014,浙江畜牧业在转型中提升

  •   □本报记者 徐碧芳
      2014年,我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和“两美浙江”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畜牧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和生态化治理、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推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工作为重点,着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贯彻落实,牢牢守住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流域性漂浮死猪现象“三条底线”。
    关键词: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
    全省建成26家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并投入运行
      2014年,我省全力推进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设。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采取督查、约谈等综合倒逼措施,全年派出督查指导组50余次,赴各地对无害化处理厂建设用地选址、处理技术选择等进行指导,对建设进度慢、协调处理不力的多次进行一对一督查指导。目前全省规划建设的42个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已建成运行的有26家,其他16家均已按照省政府“特事特办”要求,完成项目选址、设备招标等工作,在2015年一季度前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强死亡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常态化运行长效机制建设。全省有畜禽养殖的86个县(市、区)均出台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落实监管责任人50345名,全省大多数县(市、区)都建立了由乡镇服务机构或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尤其是黄浦江上游和富春江沿线的19个重点县(市、区),基本构建了常态化收集体系。全年收集并无害化处理死猪366.6万头,是去年同期的1.86倍。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新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31个,全省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6%以上
      在生态化治理上,我省采用顶层规划设计与逐村挨户整治并举的方式,着力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积极督导各地科学编制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目前全省有畜禽养殖的85个县(市、区)已100%完成禁养区、限养区调整,省、市、县三级已100%完成畜牧业规划方案编制,全面完成了省政府设定的目标要求。与此同时,根据省政府“三改一拆”行动要求,全力做好畜禽养殖减量提质工作,认真指导传统养殖过载区域生猪减量,坚决拆除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乱”养殖场(户),全省已拆除各类养殖场(户)7.46万余个,调减生猪存栏560余万头。并首次推出《浙江省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达标验收办法(试行)》,目前全省已完成19674个50-100头小规模猪场的生态化治理,22810个100-1000头规模猪场的设施化改造,1889个1000头以上养殖场的标准化提升,14个“低小散”养殖密集村整治,落实生态消纳地660万亩,新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31个,全省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6%以上。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
    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100%,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我省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切实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流通监管、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措施。2014年,全省共组织调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苗3.89亿头(羽)份,免疫生猪等牲畜1.21亿头(次)、免疫家禽3.09亿羽(次),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组织开展2次集中监测和1次飞行检测,全省监测各类畜禽组织和血清样品69.77余万份次,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均超过农业部规定要求并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组织开展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监测能力比对、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练等活动,着力提升全系统技术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在H7N9流感防控上,我省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H7N9流感防控期间,全省共采样监测各类场点2107个,其中活禽市场344个,养禽场户1763个,采样监测各类样品4.93份,对监测发现H7N9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活禽市场,均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规范处置,消除隐患。同时主动加强与省卫计委的信息沟通和措施联动,对卫计部门确认有明确家禽接触史的病例,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指导当地全力做好溯源调查和风险控制,共追溯监测相关活禽市场242个、病例周边养殖场户954个,采集各类样品11628份。对检出阳性的活禽交易市场,及时建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暂停活禽交易等应急处置措施,消除疫情隐患。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家禽企业实施紧急帮扶,共落实补助资金1467.85万元,贷款贴息补助400多万元,有效保护了种禽生产和种质资源。与此同时,密切关注20家骨干家禽企业产销动态,主动帮助家禽骨干企业解决收储压栏和资金周转等实际困难,全省20家骨干家禽企业没有因禽流感出现倒闭。
      在小反刍兽疫疫情阻击上,我省全力追溯农业部通报的2014年3月份以来从山东济宁市嘉祥县、菏泽市调入的31批次羊的去向,发现并确诊疫情13批次,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果断处置,严格落实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应急措施。与此同时,对全省养羊场户、屠宰厂(点)、交易市场开展地毯式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大排查,对发生疫情的县(市、区)、养羊密集和流通频繁高风险区、所有种羊场开展小反刍兽疫紧急免疫,全省共免疫羊100多万余头。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
    全年共实施“瘦肉精”监督抽检180万批次,抽检合格率达99.9%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我省积极组织开展“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生鲜乳违禁物质、畜禽屠宰“四项”整治、食品安全百日严打等集中专项行动,全年共实施“瘦肉精”监督抽检180万批次,抽检合格率达99.9%,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强化检疫监管和省外调入动物及其动物产品审核备案,落实检疫申报、分销、换证制度,强化调运主体管理,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关,预计全年产地检疫生猪约1546万头,家禽约1.79亿只,屠宰检疫生猪约1895万头,家禽1836万多只,备案调入畜禽及其产品共15.6万批次,有效保障流通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
      组织开展不合格样品溯源、排查及违法案件查处工作,2014年,全省共查处4起涉嫌违法使用“瘦肉精”案件,调查解决4起群众来信举报肉牛屠宰场涉嫌违法行为。
      为从源头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我省积极深化饲料兽药企业清理整顿,组织开展全省饲料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兽药经营GSP实施情况和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执行情况检查,对117家兽药经营企业、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注销不合格饲料企业170家。
    关键词:特色产业振兴
    湖州湖羊存栏增至32.2万头,同比增长22%
      我省以深化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突出加强“两头乌”猪、湖羊、蜜蜂等特色产业振兴和种业建设,力拓“走出去”发展空间,提速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努力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刚性和多样性需求。
      在推进湖羊产业振兴上,除了指导做好湖羊产业振兴计划的编制、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外,积极挖掘湖羊品牌文化,在较短时间内推动培育了一批示范羊场、良种基地和合作组织。目前湖州全市湖羊存栏增至32.2万头,同比增长22%。同时,指导金华市抓紧实施金华猪产业振兴计划,并对全省蜜蜂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摸底,做好产业振兴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上,指导各地加强畜牧业全产业链融合的规划研究,推动包括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以及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在内的产业联合,并加强宣传,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加快培育一批利益紧密联结、产品质量可追溯的全产业链发展企业或品牌。
    关键词:畜牧新型主体培育
    全省累计培育各类新型畜牧合作主体130个
      在畜牧业新型主体培育上,鼓励引导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核心饲料企业等抱团组建大型合作社联合社,全年新培育新型畜牧合作主体20个,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合作主体130个。特别是以舟山大宗农产品交易所为平台,引导推动“九号牧场”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个在公开市场上市的生猪产品。同时,组织开展生态型家庭农场培育、标准化规模场示范创建和水禽场标准化建设。全省已建设农牧结合型家庭牧场110个,新认定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56个,已改建标准化水禽场120个。
      继续引导浙江企业“走出去”养殖。目前我省企业已在省外兴办生猪养殖基地50余个,年出栏生猪达200多万头。
    (下转C4版)
    图为杭州万寿亭农贸市场冷鲜禽交易区。
    (上接C1版)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
    培育核心种业企业2家,改造提升种业企业7家,新建生猪供精站2家
      在良种化建设上,我省积极加强对种畜禽场的规范化管理和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组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完成了光大“梅岭黄鸡”的国家级新品种(品系)审定,申报嘉兴黑猪、缙云麻鸭、浙东白鹅3个地方品种列入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培育核心种业企业2家,改造提升种业企业7家,新建生猪供精站2家。同时,继续推广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完善供精网络体系。定期发布种猪性能监测信息,完成8家306头种猪测定任务。
    关键词:定点屠宰
    检查私屠滥宰多发地区、畜禽定点屠宰厂及交易、销售场所近5000个,打掉“黑窝点”81个
      在畜禽屠宰监管方面,根据畜禽屠宰管理职能调整的要求,进行专题部署,确保过渡期屠宰监管无缝对接。目前省本级、11个市和应移交的县(市、区)已基本移交到位。杭州等10市以及余杭、桐庐、建德等51县(市、区)已建立畜禽屠宰联席会议制度。杭州等10市及余杭等62个县(市、区)已组建联合稽查队。
      组织开展畜禽屠宰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约3个月的畜禽屠宰联合执法专项行动,通过宣传、排查、严打等行动,严厉打击畜禽屠宰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检查私屠滥宰多发地区、畜禽定点屠宰厂及交易、销售场所近5000个,约谈企业214家,行政处罚立案52起,打掉“黑窝点”81个。
    关键词:杀白上市
    日屠宰家禽能力达72万只
      我省积极推进设区市主城区禁止活禽交易,实行家禽“杀白”上市决策部署,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行设区市主城区家禽杀白上市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家禽定点屠宰厂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等政策制度,完成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同时,着力推进家禽集中屠宰,指导11个设区市制定完善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工作方案,督导11个设区市加快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厂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并通过设区市政府认定的屠宰厂9家,已建成并试运行的屠宰厂8家,已落实临时过渡屠宰厂(点)11家,共计日屠宰家禽能力达72万只,能有效保障全省设区市主城区杀白禽的供应。与此同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制发畜禽定点屠宰厂“以奖代补”政策,对18家畜禽屠宰厂落实改造升级资金1570万元。其中对9家家禽屠宰厂补助780万元。指导基层畜牧兽医部门落实集中屠宰厂检疫派驻制度、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制度,确保出厂杀白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强农惠农政策
    全年落实畜牧业经费6.298亿元
      我省加快组织实施《浙江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审核与申报管理,确保按时保量完成规划建设任务。目前共有79个市(县、区)上报了五大类别的697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47594.11万元,申请省级财政资金13224.19万元。同时切实做好国家良种补贴、无害化补助、山区海岛特色项目等政策落实,全年落实畜牧业各项经费6.298亿元,省本级资金1.96亿元。强化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培训,深化推广自动喂料系统、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设备,争取将畜牧业机械纳入省重点支持推广科研项目,全省全年安装自动喂料系统1512条,固液分离设备102套。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组建生猪、家禽、草食动物及经济动物等不同类别的畜牧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组织开展家禽、肉羊等生产与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全省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累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从业人员1500人次,有效提升基层畜牧从业人员素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