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德清模式”

  □葛永明 孔朝阳 王国树
  德清县通过建立“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模式,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形成了互联、互补、互动的良好局面。
“五位一体”创新治理模式
  县级推进绩效考核打分制度。县对乡镇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县“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定期对各乡镇(开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行打分,所得分数作为“五水共治”亮牌依据,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严格绩效奖惩。同时,加强对运营方的监督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运行费用的支付挂钩,确保污水收集设施、管网有效运行。
  镇级推进分类评星机制。乡镇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行维护责任主体,组织评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星级村”。评选活动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按照评选标准评出三星村、二星村、一星村、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将社会综合评价作为特别加减分计入总成绩。最终的评选结果与村主职干部的薪酬挂钩。
  村级开展流动红旗争优。各行政村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负责落实维护管理员,加强对运营方的日常监督,确保终端设施正常运行;组织农户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每月一次,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批巡查生活污水治理受益户对《村规民约》的执行情况,巡查结果提交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并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表决产生候选“红旗”农户,最后随机邀请10名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对候选“红旗”农户投票,按得分高低确定“红旗”农户,并对获得月度“流动红旗”前5户农户给予适当奖励。
  农户自我约束自扫“门前雪”。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生活污水治理及长效运维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美好环境的良好氛围。要求农户每周清理相关设施,每月检查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农户申请办理建房审批手续时,做到污水设施与新建房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确保厨房废水、洗涤水和粪水等生活污水接入污水管网。
  运营方加强终端设施的日常管理。委托具有生活污水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实行第三方市场化长效运营模式。成立德清县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维中心,针对农村污水站点分散的特点,采用农村污水智能管理云平台,对分散在各乡镇的农村污水站点进行远程集中管理。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和维护队伍,配置监控室、集中化验室及移动检测运维车辆等设施设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终端设施正常运行。
政策支持夯实基础保障
  加强财政支持,注重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保险财政补助办法;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等工程建设;探索从中小型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城镇集中供水排污费中列支部分治理设施运营管理费用及向治理设施服务范围内村民征收适量污水处理费等举措,从相对固定的财政资金项目中列支运营管理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志愿者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等多种方式支持设施运营、落实资金保障。
  加强教育,注重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全民树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通过制作宣传公益广告片、宣传册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强化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加快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坚持从源头治理,杜绝污水管网错接、乱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确保污水管网安全、畅通。
  第一、第二作者单位:省农办 第三作者单位:德清县农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