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豪森路与白汤下线交叉处,一个新的泥鳅养殖场正在加紧建设中。年仅27岁的王海智就是这个养殖场的主人。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戴着草帽、穿着长筒雨靴在现场忙碌着。
他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今年27岁的王海智,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有着一颗年轻人躁动的心。24岁大学毕业后,他当过汽车销售员、在报社里干过客户组稿人、在出租车公司做过管理员……每当一份工作眼看做出了点成绩,不安分的王海智又想着换一份别的工作试试。他说,他身上有着一股冲动,总不满足于现状。整天坐办公室,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他一直在换工作,想找一份能够盛放自己这颗浮躁的心的工作。
2012年,王海智冒出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但是做什么好呢?那段时间,王海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父母的建议是开个小店,卖点水果或者是小百货,可王海智认为这些并不是自己创业的初衷。经过一番思量,王海智将目光对准了大有发展前景的农业,认为发展农业肯定不会差。
为了确定创业项目,王海智了解了很多项目:种植草药、养蛋鸡、养水蛭……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最后,他选择了泥鳅苗种的培育和成鳅的养殖。
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学技术之路
起初他向家人说要从事水产养殖时,遭到了父亲王凤明的反对,“你在单位里上上班不是挺好的,太阳晒不到雨也淋不到,干嘛自己跑去当农民找罪受?”农民出身的父亲对田间劳作的辛苦深有体会,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说什么也不同意。母亲听了王海智的决定,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还放狠话说:“要想养泥鳅,钱什么的都自己解决,不要问家里拿钱!”王海智的这一决定,不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就连亲朋好友也无一人支持。“这孩子的脾气很犟,自己决定的事我们再怎么说也没用。”王凤明说。为了这事,王海智没少和父母吵架,但都没法改变王海智的决定。
2012年,王海智正式走上创业之路。为了尽快掌握泥鳅孵化养殖技术,王海智就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我通过电视、网络上的信息了解到安徽、重庆、湖北、江苏、广东等地有专门的泥鳅孵化培育课程,于是四处学习养殖泥鳅技术。”但学习之路并不顺利,这些地区开设的课程中有的只会孵化不会培育;有的是以野生泥鳅苗充当孵化苗……王海智说:“当时我失望极了,发现这些表面看上去光鲜的企业其实并没有很多技术可以供我学习。但从中我也看到了希望,我觉得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
几经辗转,后来一位水产方面的教授介绍王海智到一家在泥鳅行业摸索多年的基地学习。在学习中,王海智得知,在这里所有的技术工作都是老板自己一个人在做,其他的工人只负责粗活。“一开始我去拜访说要跟他学技术,拜他为师,他一口回绝了。于是我先在他所在的镇上住下,接着的9天里我每天都跑去给他干活,他见我这么执着,没好意思回绝我。就这样,我拜他为师,在他的基地里学了2个多月。”这段经历对于王海智来说是非常难得,为他之后的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他认准的事再辛苦也要干下去
学成回来的王海智东拼西凑筹到30万元作为创业资金,在白龙桥镇东周村找了一块15亩的地,开始建养殖基地。挖水槽、选种、打针、孵化、育苗……每一件事,王海智都亲力亲为,他说:“只有自己操作过了,才会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样才可以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2012年创业一直到今年,王海智的鳅海家庭农场也渐渐有了名声和起色,他笑说:“前两年都在交学费学经验。”这话说起来轻松,但创业的艰辛只有王海智自己知道。
创业之初,由于操作不熟练,单孵化泥鳅就失败了很多次,最严重一次就死了200万只卵。当时,王海智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明明操作都是按老师教的来做的,为什么孵化却没有成功?于是他做了很多分析,直到第4天才找出原因,“当时我们把人工孵化的卵放进孵化桶:一来可以增氧,二来可以让卵不受挤压。但是因为往孵化桶中输送的水流过大,导致孵化桶中的卵产生了剧烈碰撞。”找出原因之后,王海智在之后的操作中就更加谨慎小心。就这样屡败屡试,在一次次试验中,王海智将师父所教的和自己所摸索的结合起来,创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繁育新技术。
自从创业以后,西装革履的形象早已远离王海智,取而代之的是高筒雨靴、草帽……这两年,每到繁育时节,王海智几乎天天待在泥鳅基地,做观察、巡塘、抓种鳅、挑种鳅、给种鳅打催卵针等一系列细琐的工作……王海智说:“创业真的挺累人的,一天下来,浑身上下都会酸痛,第二天早上起都起不来。可是没有办法,只有坚持我才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看着儿子为了创业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王凤明最终也只能妥协,他说:“看着儿子这么辛苦,我也不忍心再反对什么,只能支持他。”
他正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眼前这片60多亩地是王海智投入建设的第二个泥鳅培育基地,这片土地给了王海智无限的发展可能,王海智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现在王海智只专注于泥鳅苗种的培育,在不久的将来,他还想建一个集泥鳅培育、养殖、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说这句话的时候,王海智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肯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的。
现在,王海智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还带动了21户农户养殖泥鳅。为了让更多的农户知道如何养殖泥鳅,王海智还开设了培训班,免费将一整套的泥鳅养殖技术传授给农户,帮助他们提高收入。
这不,在刚结束的婺城区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上,王海智就一举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经过两年的摸索,王海智在泥鳅苗培育方面的技术在全国可以算得上数一数二了。对于王海智来说,在创业这条道路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经验还有可贵的精神财富,“创业为你带来了什么?”笔者问王海智,他回答:“心更宽了!”在王海智的QQ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打造中国泥鳅繁育第一企业,育出好鳅苗!
胡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