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日本的餐馆要求服务员把餐桌擦七遍。我不知道擦七遍的要求有何科学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擦一两遍和擦七八遍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的效果短期内可能并不明显,比如,肉眼观察到的桌子已经变得干净了,但若仔细观察或借助仪器检测,就可以看到,擦的遍数少,会有一些看不到的污渍遗留下来,这种遗留下来的污渍极少极微,但如果日积月累,就会固化为一种难以清除甚至不可逆转的积淀,并日渐显露。
有人做了一个计算,一天进步0.01或退步0.01,那么一年之后的差距是多大呢?其结果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1.01的365次方后是37.8,而0.99的365次方是0.03,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在每天看来很小的差距,经过一年的积累之后,差距就会扩大为1000倍。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如10年、100年,那么即使更细小一点的差距都会积累成巨大的鸿沟。
这就是我们来探究桌子为什么要擦七遍的意义所在。当很多企业和企业家都在为基业长青、成就百年企业而殚精竭虑时,就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当下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因为持续积累,最终成为决定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这些因素我称其为长变量,桌子少擦一遍两遍留下来的那些不断积累的“污渍”就是长变量。
也可以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评价我们很多人挂在口头的“差不多”这一词语的影响。当我们做简单、单体、小规模、短周期的事情时,“差不多”的差异往往看不出来,甚至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但是当需要做复杂、综合、大规模、长周期的事情时,“差不多”就会积累成巨大的差距,甚至变得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做法适合于小公司,但对于大公司却行不通。而其实,那些所谓适合于小公司、看起来灵活、高效的“差不多”做法,如果成为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基因和行为准则,也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样的公司不可能做大。
(摘自《青年博览》 秦合舫/文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