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龙泉吴春棠“水中捞金”

  “这次成功繁育了600多万尾泥鳅苗,准备近期投进鱼塘,明年春夏将会有6吨多的有机泥鳅上市。”近日,在龙泉市查田镇泥鳅养殖基地里,该基地负责人吴春棠谈起他的生态养殖经。
  2013年初,吴春堂流转了6亩水田,开挖成泥鳅养殖专用池塘,凭借自己积累的养殖知识,人工繁育泥鳅苗700万尾投放于池塘中。经过大半年精心饲养,泥鳅长得很快,当年秋冬时节,泥鳅就长成出售,赚了个开门红。之后,吴春棠扩大养殖基地,还专门“挖”来了一个专业养泥鳅的师傅。
  他建起繁殖池,又通过书本和网络以及到别处养殖场交流等多种途径学习,终于学会了泥鳅繁殖的全套技术:选种,打催产针,孵化,晒水,投喂蛋黄、轮虫,以及小水花(指刚孵化不久的泥鳅苗)如何“摊”成小苗、大苗等,他都全部掌握。
  走进吴春棠的泥鳅养殖场,你会看见两大片核心养殖区,一片是鱼、鳅共生区,一片是荷花、鳅生态养殖区。这种水中养泥鳅、岸边种荷花的生态养殖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荷花叶遮阴,可降低水温,净化水质,减少泥鳅病害的发生;二是可利用泥鳅的食物残渣及粪便,促莲藕生长,减少黑藕斑病的发生。
  今年,吴春棠成立了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吸纳社员20多户,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到40亩。说起今年的收成,吴春棠坦言,因为今年7月才放苗,而且是生态养殖,泥鳅长得不快,所以,今年收入并不多,但他看好明年,届时,成品泥鳅产量至少在1万公斤以上。“至于销路没啥好愁的。借着茶丰泥鳅的名气,加上11月份查田茶花节的举办,专程从市区驾车前来购买的市民数以千计。”吴春棠说道。今年截至11月,养殖合作社产出泥鳅近4000斤,进账5万元。 叶炜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