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实施农业三大产业提升项目

投入近8亿元,水稻鱼类木本油料产业提升成效明显

  □见习记者 刘杨银 通讯员 何法顺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我省2013年实施的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鱼类和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两年来,完成投资近8亿元,三大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成效明显。
  据悉,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共67个,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三新”技术推广,实际共完成投资近3亿元。鱼类产业提升项目涉及34个项目县(市、区),实际完成投资约2.5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先进实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涉及38个县(市、区),主要用于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实际完成投资2.26亿元。
  为提高项目和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实施效益最大化,各地财政部门、农口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绩效考核和项目检查验收等各项规章制度。各项目县(市、区)严格按规定落实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项目申报、资金与工程管理、检查验收、管护等各项制度,制订资金管理、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管护等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了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各县(市、区)还建立了相应的管护制度,落实责任人对已建成项目进行管护,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三大产业的提升发展。各项目实施县(市、区)利用项目资金建成机耕路190公里,修建灌溉渠道250公里,建成烘干中心123个、育秧中心106个。如今,项目实施区的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育秧、烘干中心的生产设施先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水稻新品种试验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有效地改善了水稻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项目区内水稻种植收益显著提高,农民种植水稻意愿明显增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实施区围绕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具,全面提升我省鱼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优质水产品0.72万吨、新增产值2.69亿元,新增效益0.85亿元,对促进我省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保障渔业生态安全,实现渔农民持续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施木本油料产业提升中,各地推广良种10万多亩,建成良种繁育基地420亩,完成技术推广和生态与复合经营3.36万亩。进入盛产期之后,产业提升项目的核心区每年可新增木本油料产值4亿多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