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富阳蚕农老胡投巨资营造“蚕桑中国梦”

  富阳新登长兰的胡福良这一生都在和蚕桑打交道,对蚕的感情很深。面对日益衰落的蚕桑产业,如何寻求突破,老胡想了一招又一招。
承包200亩地建设生态农场
  承包200亩地养蚕,这是老胡做的第一件疯狂事。老胡说,一般养蚕弄个几亩地都不多见,我这一下弄了200亩地,很多人都不认可,但我一直看好和蚕相关的产业。老胡说:“我这一辈子,收茧养蚕做蚕丝被,一直做这个生意有底气。另一方面,现在散户养蚕越来越少,大众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和蚕相关的产业正是走俏的时候。”
  如今,老胡的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浙江省重点基地,并朝着成为全国养蚕示范点的目标前进着。
打造多元化生态链
  在老胡的农场里,你可以看见现实版高中生物课本上的生态循环链。大片的桑树园遍地是宝,桑果桑叶,均可利用。养蚕时节,桑叶喂蚕;非养蚕时节,桑叶喂羊喂猪。羊和猪产生的“土肥”也是老胡的秘密武器,以往一年的肥料花费就要20余万元,土肥给桑树施肥,节约了不少开支。
  老胡的农场里,种植养殖各占一方。桑地的空余部分种上了蔬菜,作物所用水源是一口池塘,池中养着鸭子,如此肥水沃土养出来的桑树长势自然差不了,老胡摘其嫩芽炒作桑茶,闻香味甜,有很好的商业前景。老胡还拥有自己的蚕丝被制作工厂,并早已形成品牌,为生态蚕桑产业夯实基础。养蚕过后多余的没有消耗完的桑叶也被保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即使遇上暴雪,他养殖的动物们也不会饿肚子,养殖就不会出现大危机。
  老胡说,其实养羊的成本很低,一头羊就有1000元的净利润,虽然不是农场的主力,但还是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
让蚕宝宝自己“上树”
  蚕农们都知道,蚕宝宝长大了最费时间精力。老胡今年做了小面积试验,让蚕宝宝“上树”,自己找吃的。
  传统养蚕是一门消耗时间、占用空间且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技术活,显得复杂繁琐,对硬件要求严格:蚕室要求地面平整,洁净,通风条件良好,门窗要装好纱窗铁丝网防苍蝇老鼠。传统来说,养一张蚕便需约40平米的房间面积,同时对蚕具也有严格要求,养蚕过程中对蚕的管理照顾更是无微不至,需要时间精力等人力成本的高额支出,相较之下,所得回报却显得单薄寒酸。
  高密度种植是指桑树密集种植,叶子多了,蚕宝宝才有可能在桑叶间穿梭爬行。将蚕养在桑树上,让树枝成为蚕往来于各张“餐桌”之间的廊桥。在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其所做所为的时候,老胡已经用实际行动和效果证明这是一条崭新且更具效益,更省时间和资源的养蚕之路。今年,老胡的试验初见成效,但正式投入得到明年。养蚕于树让老胡省了很多养蚕所需的步骤,不必再担心鼠患,不需徒步采叶,不用再挂念是否饿着它们,可谓是做上了“甩手掌柜”。这样一来,他一人便可以照看原本需要多人管理的饲养量。
  目前,面积2000平方米的大棚正在建设中,高密度桑树地也正在种植中。
用创意振兴蚕业
  老胡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有着前卫的思想和大胆的梦想。他把创意带到了养蚕业。
  2008年,拥有品牌意识的老胡就创造了自己的蚕丝被品牌,产品销售已经在富阳、新登、杭州都拥有分店。老胡自豪地说,现在产品供不应求,量还是不够多,赶不上大众的需求。
  为确保枝繁叶茂,高密度种植桑树时,将顶尖的叶子摘下,这片最嫩的叶子必然不可浪费,老胡说明年他将产业化生产桑叶茶,他的桑叶茶取材于枝头最嫩的芽,比普通桑叶茶更优质。桑叶茶极具养生效果,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减肥清脂,也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是养生人士的心头爱。
  老胡说,他一直想把蚕桑做成文化产业。等到各项产业完善,为农场设置一条游览线。在这里,可以看看吃叶的蚕,呆萌的羊,憨憨的猪,水中的鸭,喝上一杯香甜的桑茶,过一个没有压力,抛却烦恼的闲适午后。除了体验这番视觉上的生态之旅,在桑果成熟之时还可以给舌尖一场盛宴,烤全羊、土猪肉、无公害蔬菜、甜美桑果。有了这些条件,应该可以来一次美妙的蚕桑文化生态之旅了吧。
金琳婷 金旭梅
图为老胡和他的桑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