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陈鎏琰 见习记者 蔡希师
2014浙江农业博览会已于昨日落下帷幕。本届农博会线上线下销售总额2.66亿元,订货额61.58亿元,参观人数58.28万人次,分别比上届增加14.5%、8.5%和22.7%。
农博会上琳琅满目的名特优新农业精品和新颖的销售方式,让消费者增添了扫货的热情和快感;蜂拥而至的购物人潮和不断攀升的销售量,则让农民平添了增收的喜悦。本届农博会上,记者在现场实地感受了农博助农增收的魅力。
购销两旺促增收
看着突飞猛进的销售业绩,参展商个个喜笑颜开。在农博会和平会展中心展点,记者看到杭州天目茂林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围满了买货的市民。公司总经理胡敏介绍,“天目茂林”已经参加了10届浙江农博会,每届的销量都非常可观,去年的销售额达90多万元。“这个展位一天的销售额顶得上普通门店半个月的销售额。”胡敏笑着告诉记者,本届农博会的人气依然很旺,仅周日这天的销售额就达20万元左右。
赚了个金钵满盆的何止“天目茂林”一家。24日,记者在奉化市芋艿头协会的展位旁看到,几个工作人员轮着给芋艿头去土剥皮放上展台。协会理事单帅明告诉记者,这两天剥芋艿头的工作根本停不下来,刚摆上的芋艿头马上就被人买走。“带了7000公斤芋艿头,3天时间就卖了4500公斤,平均每公斤18元左右,已经赶上去年农博会的总销量了。”单帅明告诉我们,合作社380户农户的近5000亩地种的全是芋艿头,农博会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昨天有人买了两个30元一个的芋艿头,吃了后觉得味道很好,今天一早又来订了每盒100元的礼盒10盒。”
对于家庭农场来说,浙江农博会同样是个节庆日。创办于2012年的温岭市箬横富云家庭农场,有110亩左右的田地采用稻鳖共生和水稻泥鳅共生的模式,采用水稻泥鳅共生的田块,每亩的年收益在7000元左右。农场负责人张灵斌告诉记者,这次参加农博会,他们带来了100多袋鱼塘香米和30多只鳖,这些东西在展会结束前一天就卖完了,不仅没有剩货,还吸引了客商。“农博会上,有个上海客商在我这订购了5000公斤鱼塘香米,24日,又来签了订单,让我们长期给他们供货。”张灵斌开心地说,第一次参加农博会就有这么好的“战绩”,让他对下一次的农博会充满了期待。
特色产业促增收
在本届农博会新农都会展中心,乐清市金兴旺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展区围满了人。合作社负责人徐顺来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了100多亩铁皮石斛,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翻一番,预计全年的销售额可达700多万元。“前来购买的消费者和客商爆棚了,仅21日至23日,现场的销售额就有三四万元。”徐顺来说。
正在展会现场的乐清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乐清高度重视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种植铁皮石斛成为乐清农业发展中的新亮点。目前,全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皮石斛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注意到,本届农博会专门设立了产业馆,重点展示全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成果,其中,为宣传展示我省铁皮石斛产业创业创新成果,合力打造“浙江铁皮石斛”品牌,由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承办的浙江铁皮石斛精品馆也亮相农博会新农都会展中心。
铁皮石斛精品馆整体设计以名中医馆为基调,铁皮石斛生态精品园区为背景,体现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与健康养生产业蓬勃发展有机结合的喜人现状和美好前景。在铁皮石斛精品馆内的系列产品品鉴区,工作人员请消费者现场品尝铁皮石斛鲜汁、花茶及冲剂,同时对10多种药用石斛品种进行鉴别分类,向人们宣传有关知识;科技发展展示区则集中展现了我省铁皮石斛的现代组培技术、新品种、高效栽培模式、园艺盆景等技术创新成果;品牌产品展示区则汇聚了寿仙谷、康恩贝、胡庆余堂、天目药业等一批我省著名企业的系列产品;产业文化展示区则有工作人员现场演示铁皮枫斗的加工工艺,讲解制作技术、历史文化、产品功效、服用方法等。“我们希望利用浙江农博会更好地宣传展示我省铁皮石斛产业,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它、接受它。”省农业厅中药材领域首席专家何伯伟告诉记者,我省的铁皮石斛品质上乘,享有盛誉,多年来,我省积极发挥生态、资源、资金优势,把铁皮石斛列为省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省中药现代化工程的主导品种加以扶持。“要将浙江铁皮石斛产业更好地推向市场,农博会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何伯伟说。
招商引客促增收
一些参展商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展示产品和品牌,为今后推广产品聚集人气,农博会很好地为我省优质农产品搭建了一个推广平台。
在农博会台州展区,蜂蜜果蔬茶卖得很火爆。记者看到,市民王大姐一口气买了3大包。“我刚才试喝了一杯,这茶清凉爽口,还带有柑橘的味道,说是用水果、蔬菜加工的,营养那么好,当然要多买一点。”王大姐说。
开发这个产品的是玉环县的浙江禾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个产品能打出知名度,全靠农博会这个平台。”联合社负责人汪恩锋告诉记者,蜂蜜果蔬茶的主要成分是蜂蜜和广柑。玉环农村不少地方都种植广柑,因为口味酸、个头小,一直卖不出好价钱。去年,汪恩锋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以广柑和蜂蜜为原料制作蜂蜜果蔬茶,这种茶不但口味清凉,还具有理气清淤、润肺清肠的功效。
新产品能被消费者认可吗?汪恩锋告诉记者,当年,他带着蜂蜜果蔬茶到农博会“试水”,结果一炮打响。“会后,很多外地客户特地上门采购。蜂蜜果蔬茶的开发成功,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广柑销售问题,还使广柑的附加值提高了近10倍,以前不太有人要的广柑,现在每公斤能卖7元,比原来价格高了近一半。如今,当地种植广柑的人已越来越多。”汪恩锋说。
依靠浙江农博会这个平台,打响品牌、找到商机、促进增收,已经成了参展商的共识。记者注意到,在本届农博会的日程上,各种农产品推介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举办的产品推介会上,公司负责人卖力地推销起公司的三大拳头产品“振宁土鸡”、“岔路黑猪”和“振宁土鸡蛋”。在这届农博会上,他们还和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当场签订了合作协议。“这对我们重振市场作用很大。”“振宁牧业”负责人表示。
除了展示品牌和产品外,招商引资也是农博会促农增收的一大法宝。“海宁是全国有名的鲜切花之乡,很适合大家来投资鲜花产业。”海宁市许家镇副镇长吴伟东告诉记者,凭借着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他们在农博会上成功引来了“金凤凰”——浙江钱康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并签订了共同出资1500万元建立“新华盆景园艺基地”的协议。“农博会有效地在资本和农业、农民和老板之间牵起了‘红线’,相信这么大的项目入驻,肯定会为我们的花卉种植企业和合作社带去商机,带动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吴伟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