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浙江首次野化放飞33只朱鹮

  11月12日,在多日阴霾后,太阳终于露了脸。这天,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也迎来了我省首次野化放飞的朱鹮。33只经过野化训练的朱鹮俨然成了下渚湖最闪亮的主角,它们将告别“饭来张口”的日子,独立飞向蓝天,自由翱翔在青山绿水间。也许没多久,你就能在野外邂逅它们美丽的身影。
  朱鹮与熊猫、羚牛、金丝猴并称四大国宝,是我国特有的国家1级保护野生鸟类,属世界珍稀濒危鸟类,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河南、浙江等19个省区,后因栖息地被破坏和人为猎杀,一度濒临灭绝。
  2008年,我省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在德清实施易地保护与种群重建项目,目前已成功繁育136只。本次放飞的33只朱鹮,由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浙江大学)根据人工圈养种群的谱系资料选择,个体健康,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对种群数量、性别比例、年龄构成都经过科学论证,有利于野外种群重建。
  放飞前,这批朱鹮生活在野外驯化基地一个近2700平方米的笼舍内,里面有池塘、草地、林木,与天然湿地环境非常接近。据驯化基地工作人员介绍,33只受野化训练的朱鹮,平日里就在那里自由捕食鱼虾、蛙类、昆虫,也可以嬉戏、飞翔。它们体形壮硕,裸露的脸颊红似关公,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个个神态自若,姿态优雅。伴随着基地内时而响起的轻快音乐,它们不时展翅飞翔,一会儿又落在树枝小憩。
  放飞的33只朱鹮,有17只雄鸟、16只雌鸟,最大的5岁,最小的仅5个月,其中10只佩戴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跟踪器,主要用于对野化朱鹮的存活情况、活动区域的后期监测,将为今后的朱鹮放归野外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对于朱鹮野外放飞,基地负责人俞建昌充满了信心。“朱鹮喜欢在滩涂、水田、河塘中觅食小鱼小虾,下渚湖周边有很多青虾塘,青虾塘的水深最适合朱鹮觅食,以后在青虾塘都可能看见它们的身影。”俞建昌说。但也正因如此,俞建昌也担心人为的因素干预朱鹮的生存。所以在此,也呼吁大家,要爱护朱鹮,如在野外发现朱鹮身影,请不要干扰,发现朱鹮受伤或受到威胁,请拨打保护热线0572-8370328,0572-8370326。如发生伤害朱鹮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祝梅 董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