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山东原山小林场办大市场

  46.8亿亩林地!这是继耕地保护红线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条生态保护红线。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国有林场停止商品性采伐、林场职工由“砍树人”变成“看树人”后,失去财源的林业人又靠什么来守住这条“绿色生命线”?在蒲松龄的故乡山东淄博,有一个名叫原山的小林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建于1957年的原山林场,曾为增加收入、安排职工,发展了陶瓷加工等一批产业项目,但最终欠下4000多万元的债务,工人13个月拿不到工资。为改变职工生存状态,更好地保护林区资源,原山林场依托林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仅妥善安置了富余人员,还发展成为山东省生态林业大企业,为社会安排了近千名职工。
  如今,只有5万亩林地的原山林场发展成为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旅游业、房地产和文化产业五大板块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年收入5亿元,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探索出一套模式。
  眼下,我国林业产业化程度低,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重任。去年以来,原山林场利用市场化手段,以生态资源为本,把17年来整合到林场的破产企业资产重组、打包,把这些年来买下的土地办理了出让手续,对外招商合作,投资20亿元启动了6个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原山的改革创新又前行一步。2013年,淄博市委市政府和博山区委区政府把5个林业景点交给原山管理,成立了由7个景点组成的“大原山”,一起打造国家5A级景区。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吕福明徐蕊/文 2014年11月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