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忠养羊在景宁县可谓小有名气,他的养羊项目不仅被评为景宁“好青年”十佳创业项目,由他创办的景宁富来草牧业专业合作社还先后被评为丽水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养的山羊还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面对危机 另辟蹊径
高中毕业的张克忠一直从事香菇贩销生意,多年的辛苦拼搏,让他练就了一定的市场应变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香菇贩销行业开始下滑,何去何从?张克忠思量再三,决定回家乡寻找出路。得知政府正在号召、鼓励农民养殖致富,他了解了相关政策、信息,并对养殖业发展做了一番调查。
他发现当地农民有养殖山羊的传统习惯,但管理粗放,饲养规模小,全县养殖总量不大,每年都有大量的羊肉产品从外地调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山羊肉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坚挺,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张克忠深知景宁地处浙江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山清水秀,草山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0多万亩,加上这几年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荒山荒田资源充足,良好的山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牧草资源为发展草食性动物山羊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些优势让他看到了在家乡发展山羊养殖的商机,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扶农政策,也坚定了他转行发展山羊养殖的信心。
科学饲养 带动发展
看准了就做,并且还要做好,张克忠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8月,他回到老家家地乡石碧村,在县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合格以及生态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要求,把养殖场建在草山资源丰富、管理方便的村后山上。
当年11月,他就完成养殖场建设并开始正常饲养。为了把羊养好,他先后到松阳、龙泉、莲都等地考察取经,又通过自学、向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学习生态高效养羊技术。他建的新型羊舍采取双列式离地栏栅,有利于羊粪漏下,便于清理,喂料、饮水、补盐、消毒等生产、防疫设施一应俱全,改变了以往农村纯放牧养殖,采用以放牧为主补料为辅的半圈养模式。
针对当地山羊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等缺点,2009年,张克忠投资10万元从江苏、松阳等地引进波尔山羊种羊140余只,与本地山羊进行杂交,以提高养殖效益。为解决山区冬季饲草短缺问题,他积极推广种草养畜,购置了两套草料粉碎、加工机械,开展对牧草、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利用。他还从广西引进羊用添砖补充营养,这在当时丽水市尚属首例。在疫病防治上,他采取一年四次驱虫、程序化免疫方法,确保山羊健康生长。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山羊的生长速度和出栏体重,他的养殖场也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发展,张克忠尝到了养羊的甜头,也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羊倌”。在他的带动下,家地乡掀起了养殖山羊的热潮,农户纷纷请他去指导或到他的养殖场参观学习,他也成为了一名养羊的土专家。
服务乡亲 共同致富
为了更好地带领乡亲养羊致富,2009年,张克忠创建了景宁县富来草牧业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富来草”商标,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养殖培训、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申报项目、统一享受政策优惠、统一申报品牌标识,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对社员饲养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羊只签订协议,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对低保户、残疾户和低收入农户还给予一定的优惠或采取寄养保价回收,同时,充分利用合作社抱团功能,调动农民养羊积极性。这样不仅解决了农户各自为战,效益低下等弊端,还提高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发挥了市场共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资源整合的作用。合作社也成为家地乡乃至景宁县山羊产业发展的先头部队。
在发展中,张克忠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制定了无公害山羊养殖技术规程,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大宣传,努力营造品牌形象。经过几番打拼,“富来草”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注册社员达100多家,成员除所在乡外,还遍布英川、渤海、大地、景南等乡镇,带动农户800余户,建立了3个波尔山羊种羊基地和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3500多只,年出栏山羊3000多只,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
“肯吃苦、能拼搏、善合作”是畲乡群众的创业精神,也是对张克忠的真实写照。张克忠也因此被推选为石碧村的村支书,成为真正的“领头羊”。他常说,村民们选他当村支书是对他的信赖和肯定,他会尽心尽责地带领乡亲走上一条养殖致富的小康之路。张克忠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他用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逐步走向富裕。 刘志锋
最美三农人